即時快訊

【社區共夥,在地生根】-訪問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 張淑玲創辦人

發布日期: 2019-01-01  /  System
十年前,本在科技業的張淑玲有感教育現場需要創新,和另外五名家長也相當欣賞蒙特梭利的教學,於是在孩子準備進入小學之際,著手創辦了學校 –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

孩子的天性是要走出去探險,體制內的學校卻用圍牆框限了孩子。在昶心,不但沒有圍牆,更與旁邊的民生社區形成共夥關係。社區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貼近社區的共生共活,能給予孩子更多的在地感、生活感。昶心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也在學習中生活,開啟另一種教育新可能。



2008年的一場金融風暴,身處科技業的張淑玲有感於外在世界迅即的變化,檢視台灣的教育環境卻還在原地踏步,當時她的孩子正就讀蒙特梭利幼兒園,張淑玲於是與幾位同樣對蒙特梭利教育感興趣的家長開始了共學之路。這場金融風暴促使張淑玲轉換跑道,白手起家創辦了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走過當時還相當嚴峻的實驗教育時代,成為蒙特梭利在台灣的代言人之一。

昶心和典型的學校很不一樣,沒有所謂校區,整個民生社區都是孩子們學習的場域。但與民生社區共生共夥其實是一場無心插柳的意外,並非刻意的安排。一開始因為沒有選擇,只好在民生社區的民宅內整理出四間教室,昶心成了一所「宅在社區」的實驗教育。沒想到社區蘊藏許多驚喜,作為示範社區的民生社區,公共設施相當完善,走路不到五分鐘就有兩間圖書館、附近有各類球場可以滿足孩子的運動需求,孩子在這裡可以很自在地學習、玩樂。

孩子在昶心不需要被強迫吞下與自己生活無關或是自己毫無感觸、冷冰冰的知識,在這裡,老師們用故事引導學習。以「宇宙的形成」為例,傳統的教學方式可能會按照課本上依序介紹大爆炸說,接著談生命的起源等等。但昶心的老師講解大爆炸說是讓教室用黑幕罩黑,在各個角落擺放冰塊,實際營造又黑又冷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對課本裡的知識有所感,有了感受,深層的學習開關才會被打開。準備完善的大人及準備完善的環境是蒙特梭利所強調的,孩子們聽完故事後,依據年齡層的不同,在教室抓起不同的器材,開始了自己的小型實驗,啟動學習。

小學的孩子,天性就是要走出去探險,體制內的學校因為限制,孩子只能被關在教室裡,即使出了教室,也被學校圍牆保護得好好的;反觀昶心,沒有圍牆,社區本身就是孩子學習的地方,孩子更容易地走出去,和社區居民有最直接的互動,體驗在地的生活感。昶心的體育課,孩子會直接到社區的籃球場活動,和社區居民一起運動,同時有會看見居民和場地的關係是如何建立的。非洲有句俗諺:「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一個村落的力量),昶心和民生社區就是這樣的存在,共生共夥,開啟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十年下來,六名創辦人只剩下張淑玲還留在昶心,可見其中必定有些困難與挑戰需要克服。主持人問:「這過程當中最辛苦的事情是什麼?」「應該不能說是辛苦,應該說最花心力的地方是要不斷跟家長做價值上的溝通。」張淑玲說。很多人會以為願意讓孩子進入實驗教育都是對教育有自己的見解或價值觀,但事實上,很多家長是在進入實驗教育後,才開始理解「教育」對他的意義跟價值為何。從一開始替孩子找一個學習場域、到選擇生活環境,最後家長會在自假的價值認定上產生衝擊。昶心一開始認為應該要找共識比較高的家長近來參與,但後來漸漸發現,教育啟相其實不必那麼單一,在溝通的過程中,讓彼此了解彼此,不一定要互相說服。張淑玲說了一個有趣的比喻:「教育其實像是台菜,各家師傅的手路不同,味道也會不同,但重要的是家長能在大原則下找到自己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創辦人有感而發:「過去十年來的教改做了許多改革:制度、教材等等,但其實家長教育觀念總是很難做到top down的改變。」

有些家長或許還是會對實驗教育培養出的孩子有所擔心,認為孩子會不會在學科方面落後了體制內的孩子?張淑玲自己的孩子也是走蒙特梭利的學生,從沒進過體制內學校,唯一一次算得上有接觸是國三要考國中會考時,進入掛籍的學校參加模擬考。不到一年的準備時間,孩子參加模擬考的成績在學校排名前五,這讓張淑玲發現:即使不照過去刻板的方式練習,孩子依然可以有好的表現。孩子應該具備的素養,不應該因為走了不一樣的教育體制而有所遺漏。

如果要問:「孩子進入昶心之後有什麼樣的成長?」獨立、自在、有定見是張淑玲在孩子身上看到的改變。因為和民生社區共生共存,孩子透過和居民頻繁的互動,不知不覺能夠更自如的與不同人互動,學校的哲學教育也訓練孩子換位思考,培養「形成觀點」的能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確實像是在「種植」,昶心選擇將孩子播種在社區,強烈的在地文化約生活感,讓孩子從小在地生根。


製作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朱玉娟
主持人: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鄭同僚
專案執行: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專任助理 陳寧、姜品帆、林靖軒
節目後製:張普熏
【社區共夥,在地生根】-訪問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 張淑玲創辦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