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實驗學校與在地大學端的支持 ──桃竹區華德福學校與清大華德福教育中心(上)|實驗教育亮點

發布日期: 2020-07-17  /  System

        2014年實驗教育三法頒布後,大專院校計畫單位和個別有志於教育創新,並願意陪伴第一線教師成長的高教工作者,成為協助中央政策落實地方的好幫手。實驗小校所在地區的大學,包括東華大學、臺東大學、屏東大學、高雄師範大學、中正大學、嘉義大學、臺中教育大學、清華大學、臺北教育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宜蘭大學等等,都有教授個別或組成團隊陪伴學校,在各校實驗教育計畫書中的顧問諮詢團隊名單中出現。

        正式執行學校型態實驗教育計畫以前,新竹縣北平國小和新竹市陽光國小華德福分校,就有來自新竹教育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2016年11月以後改稱為「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的協助──前者是透過校內讀書會來瞭解華德福並做課程改變,後者是以分校模式實踐華德福教育。2017年8月,兩校分別從一般學校轉型和從分校獨立設校,各自成為新竹縣、市唯一的公辦公營華德福實驗學校。

相較於早在2011年就成立兩所公立華德福小學,並在2017年新增一所公立華德福中學,而成為目前國內縣市華德福學校數最多的雲林縣而言,新竹縣市設立華德福學校的時間晚許多。不過,因為有清大華德福教育中心長期陪伴,持續辦理各類課程與師資培訓,有地利之便的新竹縣市,明顯出現一個具有地區意識的華德福社群板塊,並延伸到桃園地區。就目前國內實驗教育政策,希望能由地區大學端支持實驗學校的穩定發展來看,確實是一個相當成功的合作案例。

一、兩所公辦公營華德福實驗學校的辦學過程

新竹縣市的這兩所公辦公營華德福實驗教育學校,都是一年、一年增加華德福課程年級數,慢慢累積而成。2017年新竹縣市共有三間實驗學校,除了新竹縣大坪多元智能生態美學實驗小學之外,就是這兩間華德福學校。隨後兩年新竹縣又增加峨眉實驗中學,以及尖石實小和桃山實小這兩所原民民族文化實驗教育學校;新竹市則始終只有這一所華德福學校。

(一)透過讀書會找到下一步的北平華德福

北平華德福實驗學校所在的新埔鎮,跟新竹縣另一所實驗小學大坪多元智能生態美學實驗小學所在的北埔鎮一樣,都是客家小鎮。10月秋天,政大實推中心訪校人員開車進到新埔鎮,沿路四處皆可見結滿橘紅色果實的柿子樹,季節風情別有天地。學校家長說明,新埔鎮的「九降風」風勢非常強,在地居民利用風勢風乾柿子,柿餅成為在地著名物產。

2011年(100學年),本身即是新埔人的王紹先校長到任時,一年級新生只有一位,隔年全校學生數更降到46人,是創建以來的最低人數。王校長評估學校整體狀態:社區人口外移,雖然學生口琴演奏比賽成績高達亞洲區第三名,卻無法提升招生率,並意識到「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學校課程一定得做改變。在到校任職前的校長培訓中,王校長曾兩次到歐洲參訪包括德國華德福學校在內的另類學校,並思考臺灣教育改變的可能。因此,在面對北平國小「將如何改變?」方向還不明確時,他在2012年發起校內讀書會,和教師團隊一起閱讀、對話,找尋轉變的可能。

當時一開始是只要跟教育有關的書籍就選來讀,讀著、讀著,讀出共識來,聚焦在華德福。2013年4月,北平國小開始進行「善美真課程」,把「華德福教育精神融入語文領域」,以及「規畫許多與華德福教育相關的特色課程,並安排第一次的新生說明會」。該學年(102學年)新生入學數達到滿招20人,同時有五位教師自費參加三年期的華德福師資培訓。

從體制學校到華德福教育學校,北平實小採取「漸進推動」的模式。2013年先做部分華德福課程,實踐「字感教學、故事教學、農耕與建築課程」。從一、二年級逐年做起,到2016年申請實驗教育時已做到五年級,再到2017年8月正式成為實驗學校時,一到六年級全面採行華德福課程。同年申請實驗計畫修正,向上延升到國中,目前全校學生已超過百位,2020年8月將有第一屆九年級生。

(二)「先求有再往前走」的新竹市華德福

2014年,在新竹市教育局推動下,一所讓所有市民都能讀得起的公立華德福學校籌辦計畫,加速滾動起來。根據〈新竹市立國民中小學分校或分班設立辦法〉及當時陽光國小校長的情義相挺,現任新竹市華德福實驗學校王美珍校長先以「分校主任」之職,借陽光國小設立「新竹市陽光國小華德福實驗分校辦公室」,組成四人「分校教師團隊」,招收國小一、二年級各一班。該年8月,「陽光華德福」正式開學。之後,逐年增加一班和兩位教師,2017年2月獨立設校,同年8月正式實行實驗學校計畫時,共有五個年級和十位教師,學生數128人,隔年的107學年度,完備國小部六個年級,共144人。

新竹市華德福實驗學校是新竹市政府考量市民的教育選擇權,而跟新竹教育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合作創辦的公辦公營實驗學校。整體期程規劃採取的策略是「邊走邊打」,「先求有再往前走」。當時,輔導學校的新竹教大陳惠邦教授也告訴美珍主任,做實驗教育不要想一次到位,先求有再慢慢往前奮鬥。2014年年底新上任的市長也延續原市政規劃,帶領團隊積極協尋適合的設校地點,在盤點教育處所屬可用空間後,指定內湖國中對面的童軍營地為陽光華德福分校臨時校區。營地腹地小,校舍採兩層鋼構建築,只有五間教室。因此,從第一年開始,就先借用內湖國中兩間教室上課,直到未來搬遷到新校區為止。該校辦學過程中,在在顯出教育界或基於友誼或響應政策,出借教室空間或學校名稱互相支援的「江湖道義」。

跟新竹縣北平華德福實驗學校一樣,新竹市華德福也向上延伸辦學計畫,並於108學年招收七年級生,未來規劃每個年級招生兩班。對於逐年增加的學生數所需的設校空間,在市政當局協助下最後塵埃落定。從2016年11月初的一份新聞報導,可看出新竹市對這所公辦公營華德福實驗學校的重視:市長林智堅表示,新竹市出生率連續11年全國最高,每年有5千位新生兒,教育工作格外重要,市府長期推動華德福教育,要給家長和孩子新的教育選擇,期待完工後,華德福教育帶給孩子嶄新生活體驗和實作經驗。

……

市長林智堅表示,華德福實驗分校座落於內湖國中旁的原童軍營地,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為讓孩子有充足學習空間,市府在茄苳交流道附近的東香段,找到占地 4 公頃的用地,預計建立新竹市華德福實驗學校,提供孩子國小到國中就讀,要給新竹市的孩子和家長更好、更不一樣的教育方式。

政治大學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鄭同僚老師在一次訪校對談中,與美珍校長談到辦學過程。參照他在2013年陪伴同心華德福家長「在臺北盆地尋找理想辦學的所在」,碰撞「數不清的體制學校釘子」後,終於幸運地借到華江國小校地的經驗,談笑之際有感而發:若能像這樣得到公部門的經費支援,「晚上一定睡不著」。的確,能有公部門支持的華德福學校,在營運上會減輕許多壓力,若能以此為基礎來進一步凝聚和強化家長會的支援力,則對校方所需的邀請國內外專業師資入校開課的人事費壓力,就能再降低一點,也能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到校任教。

同樣是華德福學校,公辦民營的宜蘭慈心和私立臺中磊川這兩所資深華德福學校自2002年設立至今,不僅行政組織和師培系統已發展得極為完善,家長會或學校家長和教師組成的協會或學會,對聘用師資所需經費的支援力也普遍有一定共識;而新竹縣市這兩所公辦公營華德福實驗學校,家長會或學會、協會組織,就還在探索發展期。在一次訪校座談中,北平華德福校方談到因經費有限而無法聘請人智學或優律思美專家開設師資培訓課程,鄭同僚老師建議現場家長代表,成立學會或基金會來支持這項人事支出,並就相關運作方式接受家長諮詢。就一所學校的長遠發展來看,如果校方與家長能達成共識,這將是無法選擇家長卻又期盼能引進多元課程與專業師資的公立實驗學校,解除經費平衡緊張的一個好辦法。

二、同中有異,異中求同

北平華德福和新竹市華德福的課程圖像,大多依隨華德福教育的課程節奏,例如每天上午兩小時的主課程及兩節四十分鐘的副課程;下午為各式各樣的手作、藝術、音樂或戶外課程如散步課等等。整體規劃有大量的藝術教育,強調自然有機的韻律節奏,帶領孩子體認世界的真善美。

除了每日課程節奏,還有四季課程、週課程、週期性的主題課程──連續三到四週的語言課、連續三到四週的數學課。著重以藝術性貫穿整體教學,引導孩子進行情感的陶冶跟累積;透過實作課程,進行意志的鍛鍊;學生自製工作本,不用坊間的教科書和習作;舉辦四季慶典,讓孩子學習依照節氣過生活也在四季中學習,例如秋天登山、冬天團圓、春天旅行、夏天發表學習成果等等。這些華德福學校共有的課程節奏,是依據華德福教育創始人史代納博士的「人的發展圖像」(七年發展論)規劃而成。

華德福學校的學習評量也不同於一般的量化考試,而是每學期提供一份孩子的學習歷程紀錄給家長,讓他們看見孩子各方面的成長。另外,在「學生輔導」方面,對這兩所華德福學校和其他實驗學校而言,都是一個需要投注更多心力的部分,因為相對來看實驗學校會聚集較多的特殊孩子,但目前整體支援系統仍較不足。華德福學校主要是透過「兒童研討」來協助特殊孩子,有時候也會邀請家長一起參與,探討可以共同著力的點。

以上是兩校與一般華德福學校的共同點。此外,在看待家長的進修要求和每班學生數上限,兩校就有些許不同,若再參照其他實驗學校和華德福學校條件來看,差異主要來自新竹市華德福。

(一)每班學生數

北平華德福國小所在地為一個小型客家聚落,原學區學生數只有10人,因此多數學生是從附近地區由父母接送而來,甚至有遠自關西和苗栗而來的孩子。因為它是以縣為學區的實驗學校。同樣的,新竹市華德福則以全市為學區。不同之處在於,北平目前的入學人數限制在一班18人,外加兩個軍公教子女名額,人數比一般學校少,這跟一般實驗學校會降低班級學生數一樣,但是新竹市華德福卻是跟一般學校一樣每班28人。

這是爭取設校時,為了讓學校運作順利,不干擾市內整體學校生態平衡,在市府當局、校方和竹教大三方討論後的權衡做法。因為新竹市華德福是基於家長需求,在大學端倡議下由市府專案籌設的實驗學校,對此其他學校一開始較不能理解,會有質疑,但在市府努力下聲浪漸小,例如市府努力向中央申請老舊校舍建設經費讓其他學校校舍汰舊換新。至今這所新竹市唯一的實驗學校,包含市府行政運作,已經成為新竹市教育圈自然存在的一所學校。

另外,當時設校籌備小組會議提到這個問題時,當時的新竹教育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主任成虹飛老師提供德國學校案例,學生數也都在三十多人上下,說明華德福學校班級人數不一定要很低。事後來看,這是個極為細緻體貼現實的策略,也展現了校方辦學的自信。

(二)家長成長課程

公辦公營實驗學校跟一般公立學校一樣,不能主動挑選合適的學生和家長,但通常在進校之前,孩子和父母除了參加招生說明會之外,還要與校方人員面談。這是因為實驗學校的學生大多是越區就讀,因此校方會希望家長能認同該校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再讓孩子就讀,以免入學後因為不適應,產生不必要的衝突。

華德福教育的理念一般人較不熟悉,課程跟一般學校的差異度更大,孩子入學後,親師之間的合作與互動是必要且頻繁的,依據華德福教育理念,家長要有心理準備伴隨孩子成長。因此校方多半會要求家長參加一定時數的專業成長課程,例如家長有85%是來自學區外的北平華德福就有48小時的課程要求,也藉此調和本地家長與外地家長之間的互動,增進兩方家長彼此理解。

不過,新竹市華德福無此規定。王美珍校長說明,在討論家長成長課程時,最後是回到最原先「為什麼設這個學校?」去思考──當初是希望能有一所「對平民友善地公辦公營華德福學校」,若設門檻,就有可能排除有需要卻無法出席課程的家長。當然,校方仍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班親會,以及邀請家長到校跟孩子協作或參加成長課程,但都是自由參加。

(三)師資是關鍵

一所學校能否生氣蓬勃,為孩子準備好有品質的教育環境,教師是關鍵。從2011年至今,北平國小全校的教師幾乎都換新,僅有校長與一位教師留任。整體師資轉換的過程是自然的、漸進式的,依教師意願,認同理念者選擇繼續留任,有其他考量者則選擇退休或離開。這是一般學校轉向特定理念的實驗教育學校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的師資流動現象。後來的新進教師,一開始先是到慈心華德福參加師訓,後來則多半就近到清華大學。2016年申請轉型為實驗教育時,已有七成的編制內教師完成三年的師訓。

新竹市華德福則是一開始就設定為一所華德福學校,因此在教師甄選過程,特別注重理念認同度與教師本身特質,或是有華德福教學經驗的教師。因此,目前在校教師的華德福專業年資,七到十年者都有,是相當難得齊備的師資陣容。從分校到獨立設校,校方一方面請有經驗的教師在校內分享,帶領新進教師,一方面在有限的人事經費條件下,同樣會先請教師就近到清大接受師訓。2018年時,因為有實驗教育經費挹注,校方特別商請國外資深華德福教師到校,協助帶領教師團,將一至八年級課程整個課程脈絡跟學生發展的關係,從頭經歷思考一遍。

新竹市華德福確認於110學年(2021年8月)增設幼兒園4班,並著手進行高中實驗教育計畫申請,以銜接現在的國中部,屆時將成為一個K到12的完全華德福教育學校。校方期許能為臺灣華德福教育承擔更大責任,並能成為傳承華德福教育實踐經驗和教師分享的基地。同樣的,北平華德福未來也希望能增置高中的實驗班或增設實驗高中,讓新竹縣的孩子都能有繼續在華德福教育體系升學的管道。這些期待,也都將持續銜接到由新竹市政府委託推廣實驗教育和華德福教育的清華大學師培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