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選擇實驗教育,看見孩子的可能性】─專訪南河國小家長會長朱蓓華、學生李昀臻、陳冠冕

發布日期: 2018-11-20  /  System
家長朱蓓華的孩子李昀臻原在一般學校就讀,發現體制學校難以跳脫升學框架,因而轉學到南河國小。願意看見小孩更多的可能性,朱蓓華認為混齡實驗教育能為偏鄉帶來新契機,孩子從非同齡的夥伴身上,學習與自己相異的面向。
 
就讀六年級的昀臻說,南河國小學生數量少,與以往比起來,老師有較多時間將大家弄不懂的地方說清楚。一、二年級班上都只有自己一人,六年級陳冠冕認為實施混齡教學讓兩班合併,能夠聽到別人不同的想法,且在五年級跟不上時,六年級更會熱心教學,有許多同儕互助的機會。
 
發現孩子有自學的能力,不再被家長控制方向,朱蓓華笑說,家裡不再需要購買評量。本週不太乖學堂,帶您一探南河國小家長、孩子實驗教育前後的生活轉變。



【選擇實驗教育,看見孩子的可能性】─專訪南河國小家長會長朱蓓華、學生李昀臻、陳冠冕
            
家長朱蓓華是苗栗縣南河國小六年級學生李昀臻的母親,同時也是家長會會長。孩子在四年級轉入南河國小,後得知學校有轉型實驗教育的計畫,很是期待。對改變不焦慮的原因,她談到在進入南河前與校長有一對一面談,不同於過去在大校親師疏離的模式,小校能夠就近與校長談教育理念,因此當校長提出實驗教育計畫並同時說明原因後,家長會選擇信任。
 
不同於以往既定的教育方式,朱蓓華認為實驗學校更具多元可能性,即使自己的孩子是第一屆接受實驗教育的學生,心情多少有點猶豫,但她還是覺得值得一試。因此比起擔心,朱蓓華更期待混齡教育為鄉村教育帶來新契機,也認為這樣的模式會是國家未來對於鄉村教育的新方向。
 
其實南河並非孩子轉入的第一間學校,朱蓓華的孩子李昀臻原從幼兒園直升同校小學部,後耳聞苗栗市區辦了一所標榜國中小一貫的國中,朱蓓華便抱著期待讓孩子轉學過去。但她發現,公立學校還是跳脫不出原本的框架,仍舊採用制式教學方法,於是便又另尋他校。在到南河之前,朱蓓華曾去過另一間小校,非常喜愛那裡的教學環境,但後來校長卻親自拜訪她並說學校要廢校了,接著她才到南河遇見王校長。目前兩個孩子皆於南河就讀,朱蓓華分享每天送孩子到校的車程約十五分鐘,沿途不僅能欣賞山區風景,也能和孩子聊天,「上學好像要出門去玩!」
 
李昀臻現於南河國小就讀六年級,關於轉入學校間的最大差異,她表示前兩間皆為幾百人的大校,即使上課聽不懂,教師也無法停下腳步重新說明;但在南河國小因人數少,教師有更多時間能慢慢教導學生,全校同學也都互相熟悉,「感覺比以前好很多,老師可以教我們更多課外的東西。」
 
陳冠冕也是六年級的學生,自小一開始即於南河就讀,一、二年級時,全班只有他一個人。他說當時的上課方式為一對一教學,直至三年級其他同學才陸續轉入,而一對一教學的缺點是會較緊張,另外玩遊戲的時候沒有同伴,很無聊。五年級時學校開始混齡,陳冠冕說自己最喜歡英文課,因為老師在上課時會以遊戲方式讓大家學習更多日常用語。雖然上、放學皆須搭半個小時的公車,但他表示上學很開心,因為在學校有時間可以玩,老師在上課時也會以分組競賽等有趣的方式教學。李昀臻對在南河上學開心表示同感,因比起前兩間學校,南河老師會設計不同遊戲和分組競賽活動,可以學到更多課本沒有的知識。
 
不同年級的小朋友在同一班級上課,有何好處?兩位學生分享五年級時的經驗,他們認為混齡不但能夠了解不同年級的想法,若功課有問題,六年級的學長姐會熱心教導,且不論年齡,同樣將他們當成好朋友。對此朱蓓華補充表示,李昀臻在五年級最好的朋友就是六年級的學生,她認為孩子從大他們一歲的哥哥、姐姐身上,能看到原本班上沒有的另一種文化。
 
朱蓓華說,在南河進行混齡實驗教育後,相較一般家庭,她們家已經不再需要購買評量,因為學校老師會針對孩子進度不同而利用數位教材補充;對孩子的學習也很放心,因為看見孩子有自主學習的能力,不需再被家長控制方向,會自己透過平台主動學習,像是PaGamO或均一等,因此她呼籲家長要學會接受新觀念,不是孩子幾年級,就只能做教科書上的對應的事情。看見孩子在學習上愈來愈開心,朱蓓華曾問他們要不要轉回市區的學校?評量較多、功課也盯得較緊。然而孩子都不願意,因此她更加確認孩子是喜歡在南河上學的。除了自主、多元學習外,朱蓓華對孩子在學業的表現也很放心,根據教育均線,兩個孩子的成績皆不需加強,處於表現優異的區塊。
 
作為家長會代表,朱蓓華表示南河的家長雖對實驗教育有疑慮,但看見教師們在過程中不斷研習、進修,實際幫助孩子的困難,認為家長們可以慢慢放心。在南河,家長經常與校長聯繫、溝通孩子學習的狀況,校長也樂意從旁協助老師調整,甚至有一位特別的孩子,校長親自帶著他在校長室裡數位學習。
 
南河學生的一天,是怎麼過的呢?李昀臻分享,早自修後是打掃時間,掃完地開始在混齡班上課到中午;下午有三堂課程加上作業指導,作業指導時間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作業並讓老師檢查。四點放學後,有些同學會留在學校直到六點,而返家不需再做功課,晚上時間可以看課外書、練鋼琴。
 
南河採四學期制,上課十週、放假兩週。學校在假期間會舉辦各式各樣的營隊,學生可以自行參加,而營隊時間就像上學一樣,但內容改為科學、英文、社團、閱讀等有趣的活動。朱蓓華認為四學期制對家長來說方便安排假期,避開人潮,旅遊價格也較實惠。若無安排行程,孩子也能參加學校的活動,營隊同時也是孩子接收多元學習的管道。至於學期中的正規課程,南河將國、英、數等學科安排在上午,下午多為較有趣的英文和社團課,社團內容有機器人組合、科學、書法,甚至傳統的「八音」樂團等,孩子能從中學習團體合作。
 
小六畢業後即將升上國中,即使孩子不想進入體制國中,卻也沒有選擇。朱蓓華坦言實驗教育若非以公辦方式,對一般家庭難以負擔,最後只能被迫妥協制度,進入規矩的學習方式。她期待公辦的實驗教育學校可以更多,「家長若能不被經濟面約束,才真正有選擇的權利。」
 
對於實驗教育正猶豫的家長,朱蓓華提出一個前提:若爸媽想確保孩子的升學路線,實驗教育就不是當下可以放心的選擇,因選擇實驗學校代表家長其實願意看見孩子的可能性,並非只在一個既定的考試制度裡。「孩子在實驗教育真的快樂,而且能夠被看見。」朱蓓華認為孩子的心是關鍵,若在實驗學校裡學會了自主學習,即使到其他環境還是能夠適應;而環境若沒改變,她/他也能調整自己。
 
南河學生李昀臻表示,讀實驗小學跟一般的小學差別真的很大,不論是上課方式或團體活動,都和幾百人的大學校不一樣。「如果可以適應的話,來實驗小學很好!」


製作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朱玉娟
主持人: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鄭同僚
專案執行: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專任助理 陳寧、徐家愉
節目後製:張普熏
【選擇實驗教育,看見孩子的可能性】─專訪南河國小家長會長朱蓓華、學生李昀臻、陳冠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