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進到種籽才變得不太乖!】─專訪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江國生老師、家長鄭凱元先生、崔毓庭女士

發布日期: 2018-11-06  /  System
種籽小學位於新北市烏來,伴著山水,提供尊重小孩原本樣子的自在環境。「小孩」是對年紀小的孩子統稱,但在這個名詞底下,每個人都是擁著不同特質的個體。
 
江國生老師形容種籽像互動式劇場,每天發生的不同事件,比戲劇更精彩。種籽不僅給孩子空間,教師的創意、想法也得以在這裡嘗試,因此江老師在此一待,已經二十載。
 
家長崔毓庭說,進入種籽最大的改變在父母,透過孩子重新成長,學習如何對待他人與自己。家長鄭凱元則認為在種籽,不僅孩子與同儕關係緊密,家長、老師間的橫向連結也如同大家庭,一個孩子,可以有很多大人共同關懷。
 
本週的不太乖學堂,帶您到種籽圖書館前的老人街邊吹風,邊聽這所小學校裡上演各種饒富人性與趣味的故事。



【進到種籽才變得不太乖!】─專訪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江國生老師、家長鄭凱元先生、崔毓庭女士
 
江國生老師自1997年進種籽,至今已二十年。大學讀劇場相關,畢業後想找晚上可以接演出的工作,剛好種籽需要教語文跟表演的老師,符合他的興趣與專長,於是就開始與種籽的緣份。「當種籽的新老師實在太累,要適應很多地方,還有很多內在糾結需要處理,」江國生回憶到,當時晚上回家需處理白天發生的事,整理好,隔天又要再面對同學。小時候是標準乖孩子,江國生說自己進來種籽才不太乖。在種籽,他發現「小孩」並非從前所認知的統稱群體,而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得好好地看見、了解他們。
 
家長崔毓庭的孩子目前四年級,原在體制內幼兒園就讀,某次帶孩子參加種籽的活動,回來後孩子自行跟大家宣布,未來的國小學校就是種籽!因孩子本身意願高,加上之前的學習有些無法突破的問題,因此選擇進到種籽。雖然當時對實驗學校不太了解、會擔憂,但崔毓庭覺得種籽環境就像自己小時候的學校一樣,小朋友只是去玩就那麼喜歡,因此有機緣就嘗試看看。
 
另位家長鄭凱元的大兒子個性較活潑、好動,讀幼稚園時發現被老師貼上「不乖」的標籤,於是他的太太開始打聽是否有較尊重孩子本來特質,並讓他隨自己性格發展的學校,種籽是其中一個。後來老大就讀種籽,老二也隨後進入,鄭凱元就這樣與種籽結緣了十年。他說,把孩子送到學校不代表家長就不需參與,種籽的家長幾乎每周末都有家長聯誼、學校、孩子的活動等,因此除了孩子之間關係緊密,家長彼此也是,一個小孩等於有好幾個大人一起關懷,照顧孩子的壓力不只在一對家長身上,有教師團和其他家長彼此協助、陪伴。
 
「老人街」是種籽在圖書館前的走廊放了一些沙發,可以曬太陽、看遠山、吹涼風的地方。有時老師有空,突然就跟一個學生開始在這裡促膝長談;有時家長來學校,剛好一個老師有空,也會聊聊現在孩子的狀況;更有時是孩子跑過來,好奇地問:「你是誰的爸爸?你是誰的媽媽?」就這樣聊起來,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會發生。進入種籽,鄭凱元形容是「交了一堆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大家一起來關顧彼此的孩子。」崔毓庭說:「其實就像以前的大家庭,很多人在共同管理一群小孩,看他們成長。」
 
江國生老師認為種籽教師團給老師的空間大,創意、想法、執行力得以嘗試,是他一直想留下來的原因。另外,在種籽能夠觀察孩子的日常事件,並從中看到一個人很真實的焦慮、擔心,裡頭又有一些自信、不自信的因素在作祟,比很多戲劇故事還要精采。他笑說,種籽是個他自身也參與其中的互動式舞台劇。
 
進種籽後,崔毓庭發覺孩子自信心增強、很有自己的想法,且能直接表達出來。她分享以前在帶老大時是用較威權的方式,但當小孩進入種籽後就沒辦法再用同樣的方法,因為孩子會希望從家長身上得到能說服他的答案。剛開始覺得自己不斷被挑戰,因此崔毓庭說,進到種籽改變最大的反而是父母親,讓他們能夠重新來過、成長,透過孩子學習如何待人待己。
 
種籽小學,課程有分必修和選修。鄭凱元分享大兒子在二年級上學期做了一個決定──只選必修課,沒有任何一堂選修。以前在幼稚園,孩子通常已經知道怎樣的表現,能夠獲得大人的許可或認同,但進到種籽後,開始發現有很多東西要自己想辦法做決定,包括必修、選修,雖然可以跟父母討論,最後做決定的還是自己,因此鄭凱元認為,孩子當時是在進行「排毒」的工作。有趣的是,二年級下學期,孩子就自動自發選課了,因為他發現只有他沒選修課時,其他人都去上別的課,一個人孤伶伶地在旁邊,不好玩!
 
經歷低年級的「排毒」,鄭凱元的兒子接著在學校都很自在,但在六年級快畢業時,跟所有種籽的小孩一樣,面臨要繼續唸體制外的學校,還是回歸到體制內念書的問題。孩子當時自己決定到一般學校試試,直到國二升國三的暑期輔導,跟父母坦言覺得這樣下去沒什麼意義,商量轉團體自學。這項轉變對家長而言衝擊很大,進入一個鄭凱元和太太都不熟悉、也從來沒預想過的境界。但鄭凱元說,「孩子當下做這決定時,他的成長就完成了,已經跨出勇敢的一步。既然他都那麼勇敢,為什麼我們家長不能跟著他一起勇敢?」抱著這樣的心態,雖然到現在還是忐忑不安,鄭凱元和太太選擇信任與陪伴。
 
回想孩子進入一般國中的那兩年,鄭凱元發現由於考試與生活壓力,孩子原本在種籽發展出來的外放特質變得封閉,包含回到家跟家長不太有互動,甚至沉迷線上遊戲。但自學後才短短三個月,孩子整個人就又放開,常跟家長聊自己的想法,也不再玩線上遊戲,因為有其他更想玩的事情。例如他想學爵士鼓、程式設計,光學這些就要花很多時間,原來打電玩的時間,自然而然就挪移去學習他想要的課程。
 
關於種籽畢業生的適應,江國生認為,有個無論是感官或心理層面的豐富童年經驗,能夠一直帶著到國中、高中,甚至大學畢業,對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寶藏,「就算我過去低潮的時候,也會回想起曾經有老師對我很好過。」種籽小學教育中擁有的情感交流、人際互動,及跟大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會深切影響孩子之後如何繼續走下去。
 
最後,鄭凱元建議想進種籽的家長要敞開心胸,還要有勇氣,勇氣就是「隱隱約約覺得應該要這樣做,但也沒有百分之百肯定的理由,但就覺得應該要這樣做。」雖然選擇種籽後,直到現在還是有親朋好友搞不懂為什麼鄭凱元與太太要做這樣的決定,但幸運的是,在種籽會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崔毓庭則認為選擇之後就相信,相信自己當初的想法,即使在過程中遇到懷疑的地方,還是要相信孩子會找出屬於他自己的樣子,「在這個地方,會有很多帶給他未來的滋養。」
 
未來不可測,也只有相信,可以肯定的是在種籽有老師、家長、孩子和山水作伴,是一個很幸福的地方。


製作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朱玉娟
主持人: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鄭同僚
專案執行: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專任助理 陳寧、徐家愉
節目後製:張普熏
【進到種籽才變得不太乖!】─專訪種籽親子實驗小學江國生老師、家長鄭凱元先生、崔毓庭女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