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課程紀錄】突破課程框架 _周樂生校長

發布日期: 2019-07-30  /  System

實驗教育在職教師分區培力(北部場)
人文國中小一日工作坊20190622

「突破課程框架」by周樂生校長

 

先說結論:沒有做不到的事情,問題是願意付出多少

 

#動力

 

一、突破課程框架1:了解/滿足孩子的需求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模型

1.人的五大心理需求:自我實現需求、尊重需求、社會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2.人文國中小根據孩子的年齡、該階段孩子發展的「核心動態」,以及動態發展的「內涵」來設計課程。例如,

15至18歲以上的孩子,在這一階段的核心動態是「生涯建構」,是以整個「世界」為探索範圍的「人生方向」的追尋。

11至15歲則以「情感活絡」為核心動態,主要是以「同儕」為對象的「人物故事」的交流。

5至8歲的孩子主要的核心動態是去適應學校生活(「學校適應」),包含師生、同學和課程等三個面向的聯結。

 

(二)要有一個信念:人都是有動力的

教學現場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沒有動力(計較作業幾題、打掃範圍……),但是看電視、滑手機、打球就都很有動力。

 

二、突破課程框架2:辨明話語表述背後的需求:價值觀、需求,還是信仰?

 

(一)那些是價值觀?需求?

1.我是個男人,所以要……

2.我是個好學生,所以要……

……

 

(二)一句話後面的各種自我需求:

符合社會的期待、成就感、求救、自我防衛、好玩、感官刺激、建構自我的同儕形象、認同、回饋、增強……

 

有這樣的心理需求,可以採用相對應的教學方式,製造機會符合他的心理需求,例如上場的機會、給予支持……,或者給予質性評量,讓他跟自己比。

 

人文以正向回饋取代獎勵與懲罰

 

#增強

 

三、突破課程框架3:肯定與否定──我們給別人肯定或否定的方式來增強?

潑冷水的話

鼓勵的話

 

(一)對人還是對事?

例如:你考100分,你好棒!

對事、對人,對人也對事。它是個令人混淆的句子。

小孩的心理活動不會全是正面的,上述句子可用「你很努力你好棒」來取代。或者「要能全對考100分,不容易」(對事)。

 

(二)挑戰還是貶抑?

負向或否定的增強不是不行,但要看對象。

 

(三)不評價、鼓勵、傾聽

設法讓小孩評價自己

 

(四)中華文化的含蓄:造成誤解

例如:我花那麼多錢買鋼琴,他怎麼都不練習?

希望孩子有成就;父母的愛;小孩聽到的可能是負面的指責

 

#案例

 

四、科學專題課

一群很愛玩沒有上課動機的孩子,問他們:「你想做什麼?」孩子提出跟卡通片相關的想法。

 

找到動力與框架

自己的

 

學生的

 

(一)動力:卡通片One Piece航海王

 

(二)增強:協助孩子達成──每個人做一條船

 

(三)框架:被認為是不能做或危險的事──

 

1.用電腦(平時不可用,課程相關可用,是個學習的工具)

2.玩水玩火

3.用電動工具

4.化學藥品會爆炸

……

一大堆的框架

要突破小孩的框架或外在世界的框架

最後變成火箭課──樂老的火箭課

 

#練習

五、突破我們的框架

(一)四個象限區

1.請寫下你想要的目標

2.支持與增強

3.突破、突破、突破

4.分享

 

(二)討論&分享:什麼情況之下會讓你「卡住」──「卡點」在哪?

1.校長分享:

 

學習「住在」帆船上的經驗/哪一天我再來做這件事,那一天有可能永遠不會到來。

 

完全不動課程形式也可以給小孩動力點

例如給小孩一堂很有趣的數學課20分鐘上完進度,帶孩子做活動

小孩需願意預習(分小組)

 

把決定權放回孩子身上,讓小孩想辦法讓自己的課程進度加速。

 

2.學員案例分享:

 

二十年想環島,二十年後還沒去做

跟自己內心打戰的原因之一:認同否定行動者的價值觀,例如為什麼要那麼累,有必要嗎?

 

校長:再想清楚,想要或需要例如跑馬拉松,是為了證明自己。

 

外界的眼光:看清楚一句話後的用心,若出於愛小孩、關心,是可以被調和的。例如,以後小孩想去美國讀書,騎單車橫跨世界,所以現在先試著騎單環台,是可以的。背後的用心,是愛,就試著去調和。

 

--------

突破框架的學習不是追求快樂,而是追求幸福感,讓小孩的這種幸福感正向循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