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權威容易,跟孩子講理不簡單】─專訪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唐光華

發布日期: 2018-11-02  /  System
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樂觀書院主持人唐光華先生來到不太乖學堂!
 
身為政務委員唐鳳及從事實驗教育教師唐宗浩的爸爸,同時也是種籽創辦人李雅卿的先生,唐老師全家似乎都不太乖,而被主持人鄭同僚譽為最佳來賓。但唐老師卻覺得,他們家其實最乖!
 
究竟「乖」還是「不乖」?唐老師在本集的不太乖學堂中,與聽眾分享身為父親,一路走在不一樣的路上的挑戰,也對同在這條路上的家長與老師提供建議與資源,另外介紹已主持七年的樂觀書院青少年哲學俱樂部。
 
敬請鎖定本週的不太乖學堂,聽聽唐老師對國中生參與哲學俱樂部的改變,與親身投入實驗教育的故事。



【用權威容易,跟孩子講理不簡單】─專訪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唐光華
 
不太乖學堂第二集,邀請到長期參與實驗教育的唐光華先生,不僅身為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樂觀書院主持人,唐光華也是政務委員唐鳳及從事實驗教育教師唐宗浩的爸爸,和種籽創辦人李雅卿的先生。
 
從這些經歷看起來,唐光華全家似乎都不太乖,他說從事實驗教育是在1990年,台灣解嚴、民主化後沒幾年,他們只不過是順著民主,追尋比較自由的教育,「我們覺得我們是最乖的」。「不乖」,其實是符合在自由民主體制下的適性教育,尊重每個孩子的特性。
 
家中孩子都走上不一樣的求學道路,他分享女兒唐鳳念小學時,在家自學的條例尚未通過,按照強迫入學條例,除了學校,無處可去。因此他與太太在唐鳳的成長過程中先後找了六所小學,過程中盡量幫忙找到適合她節奏、學習需要的環境。
 
踏上不一樣的路,唐光華說,過程中有自己需要調整的部分。曾就讀政大政治系,他自詡為自由主義的信仰者、開明的父親,但即便如此,在傳統文化下還是存有威權。在面對孩子與自己意見相左時,信念裡要尊重小孩,但成長環境難免還是會用權威。生命中的幾個場景,回想起來覺得用權威其實不恰當,重新來過的話,他想盡量跟孩子講理。「但做父親母親很困難」唐光華說,「用權威太容易,讓孩子聽話就是了,但要把道理讓孩子理解或耐心聽孩子講道理,很不容易。」
 
他回憶,唐鳳小時候跟弟弟唐宗浩打電玩,因認為電玩打來打去,殘忍且無意義,所以剛開始態度強硬。孩子們於是強烈抗議,認為父親根本不了解他們在玩什麼,後來唐光華把身態放低,發現他們透過電玩了解世界文明,甚至學習英文,才恍然大悟,不應以成見對待孩子。另一事件則是唐鳳國中畢業後不進高中,當時她可以保送建中,但拒絕了。後來透過溝通,北政國中校長也表示在建中學不到資訊科學,反而在網路上能與許多同行交流,因此說服他。在這些意見不同、衝突較強烈的時刻,唐光華慶幸,自己還保有講理的能力。
 
走在不一樣的教育路上,唐光華沒有懷疑過,且越走越覺得該走。在陪伴的過程看到孩子狀況越來越好,就有信心繼續走。他分享美國神話學家坎伯說的故事,中世紀武士尋找聖杯,跟別人結伴,或走別人走過的路都遍尋不著,必須勇敢冒險,踏上不一樣的路,才可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聖杯。回到教育,唐光華認為不論另類教育或體制內的孩子,人生並非簡單重複別人的路,每一步,都要自己探索。
 
對於想進入實驗教育的家長,唐光華分享,另類學校有固定的理念課程,較不會有太多焦慮。若選擇在家自學,家長必須了解孩子的學習需求,找到足夠的學習資源,且因教育還是專業,家長需學習並了解自身侷限與盲點,必要的話,還是部分時間要送到學校,而非全由自己承擔。他也建議家長可以上網與自學社群的豐富學習資源連結,以彌補資源不足的問題。唐光華強調,父母固然有選擇權,但孩子的受教權必須優於父母的選擇權,父母隨時要警覺自身不足之處。建議家長考慮小學階段留在學校,若不適應可轉學,若真要在家自學,鼓勵結成共學團體。瞭解自己的孩子,並進一步理解不同實驗學校、共學團體的性質與理念,以此挑選較符合需求的團體。
 
唐光華介紹,自主學習促進會是非營利組織,支持自主學習的教育,包括體制內的孩子跟老師、家長、在家自學、另類學校等。網站上有自學地圖,也有各種諮詢服務,促進會裡有很多老師,也會舉辦師資培訓與家長成長團體。這些老師擁有豐富經驗,最近幾個月在全台各地,只要有邀請,他們都願意分享教學經驗與理念。
 
關於樂觀書院青少年哲學俱樂部,唐光華說,思考對青少年很重要,對於體制最擔心的就是不太讓孩子思考,因此他過去在台北、宜蘭、台中、高雄都開過課程,也到過新竹竹東的原住民部落。目前課程在新店與高雄,另外有一位老師在台南,通常根據學生與家長的需求,臉書上有社群可以互相討論。唐光華認為,國中階段的孩子生命力變化最大,正尋求人生意義,升學壓力又大,是最需要關心的一群,所以哲學俱樂部把重點擺在國中階段。課程不收費,報名條件是孩子一定要喜歡課外閱讀、討論與思考,且是因自己熱愛,而非應父母要求而來。上課過程讓唐光華感到驚訝,孩子的討論能力很強,也學會知道任何事都有不同觀點,對於民主政治培養公民是很好的學習,長大後易與他人合作。
 
平常在學校很少有機會聽到同學的不同意見,在哲學課裡,孩子會對同儕有不同意見感到興奮。唐光華希望透過哲學,讓孩子們培養對知識的熱愛,也在過程中對人生有所思考。他們會討論生命的意義、有沒有神、人性本善、本惡、正義是什麼等,唐光華認為讓孩子提前思考人生的重要議題,他們能較早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建立目標。
 
唐光華也談到,雖然自己從事另類教育與在家自學20年,其實最關心的是體制內的孩子、老師、家長,因他們是多數,台灣教育要成功,整個體制內學校必須改變。他鼓勵教育現場的老師,大膽把上課時間撥出三分之一給學生討論,鼓勵孩子看課外書、做專題研究,也建議老師透過提問讓孩子講出真理,這樣的課程,會是師生共同完成的。這些改變可能無助於提高分數,所以就面對到教育部十二年國教全面免試,若免試,至少在國中階段,討論式的上課能夠容易地開展。
 
哲學思考也不一定無助於學業成績,唐光華分享,台南有位學障的孩子國中自學,在哲學俱樂部裡將近三年,透過課外閱讀吸收的知識,對會考大有幫助,最後考上南一中。他呼籲父母不要被分數綁住,若認為課外書無助於升學競爭非常可惜,因孩子願意看有價值的課外書非常難得,且看這些書後的改變,可能遠比爭取到一點分數來得更有用。
 
唐光華的經驗提醒家長們,其實不需太憂慮輸在起跑點與學校階段,若將人生歷程拉開,雖然孩子在學校的短暫分數可能不是那麼好,但其實一生是璀璨、有價值的。


製作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朱玉娟
主持人: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鄭同僚
專案執行: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專任助理 陳寧、徐家愉
節目後製:張普熏


【用權威容易,跟孩子講理不簡單】─專訪自主學習促進會理事長唐光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