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台灣公民,我們要怎麼考量社會福祉與個人權利?如何帶孩子思辨?|生命對話與探究:人生的意義的探究與建構

發布日期: 2019-12-30  /  System
本週的生命對話課程,以《存在心理治療》、《成為我自己》與《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三本書談我們如何面對20世紀下的壓力和挑戰。
 
生命對話與探究:人生的意義的探究與建構 01

唐爸引言
在20世紀以前,人們所面對的心理壓力多半來自於社會的「規範」、「權威」和「限制」; 然而,當科技、思想與文化開始快速變動,進入日新月異的20世紀下,我們面對的心理壓力逐漸轉變為對「自由」的負擔和困惑。

當每個人的世界觀都不一樣時,要怎麼選擇、怎麼自處?

而當「自由」開始成為日常、成為生活的要件時,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它在社會的公共議題上發揮影響、引起波瀾。作為台灣的公民,我們要怎麼考量社會福祉與個人權利?如何取得平衡?又,回歸到教育本身,我們如何透過這幾本書帶孩子們在公共議題上去思辨呢?

唐爸說,人,往往都是在經歷「極限經驗」後會有所成長,像是歷經大時代的考驗或人生巨大的變故,這些經驗使人變得深刻、智慧 ; 而 「閱讀」本身也有同樣的效能!透過書本的知識探索和反思能讓我們從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和前人智慧。

因此,本週的三本書將帶大家探索和反思以上提到的問題,同時也能給予讀者力量和支持去泳渡社會的洪流和挑戰。
 
生命對話與探究:人生的意義的探究與建構 02

兩本書的小簡介
《存在心理治療》
本書作者歐文 ‧ 亞隆 (Irvin D. Yalom) ,是美國團體心理治療權威、當代精神醫學大師,與維克多 ‧ 法蘭可(Viktor Frankl)、羅洛 ‧ 梅(Rollo May)並稱存在主義治療法的三大代表人物。
作者將本書分為上半部的 -- 死亡,與下半部的 -- 自由、孤獨、無意義,生動運用自身經驗、臨床故事、思維探索、實證研究,示範存在主義治療法的價值和效用,也是心理治療人員的實用智庫。

唐爸與學員們在討論會上也分成了「死亡、自由、孤獨、無意義」四個小團體來分享各自的感觸和經歷,是一場對生命經驗、生命意義和宗教的探討,在引言中提到的問題都可以在這找到方向和解答。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本書作者桑德爾為哈佛大學政治哲學教授,被譽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其蘇格拉底式的對話互動式教學為人津津樂道,亦實踐了學術平民化的精神。
《正義》囊括桑德爾在課堂上與學生討論的各種深度議題,帶領大家踏上思辨之旅,例如:該如何處理財富不平等的問題?說謊一定是錯的?十人的命比一人的命珍貴?安樂死應該得到許可?個人自由應受限制?殺人有可能具有正當性?
生命對話與探究:人生的意義的探究與建構 03

許多容易被社會忽略的議題和困境都在本書裡有所討論,也呼應到在引言中對教育孩子在「公共議題」上思辨的疑慮,讓我們在讀後能再次自我檢視和深度思考。

文字紀錄:陳馥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