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命對話與探究這堂課

發布日期: 2019-01-16  /  System
為何開設"生命對話與探究"?
人出生後自有意識起生活每一時刻,都以各種方式與外在世界與內在世界開展生命對話與探究。既然個人與內外世界的對話與探究像呼吸一樣無時無刻發生,何以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在籌劃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時,對無數實驗教育的家長、教師、負責人所做焦點訪談,多建議應把”生命對話與探究”列為基礎課程?
 
答案可以從兩方面尋找:一是教師角色的理想面與實然面的差距。
就應然面而言,社會大眾心中理想的教師除應具學科或術科教學 專業外,更期待教師是學生心中人格非凡的典範,具有不放棄每一個孩子的愛心,具終身自主學習的熱情,具創新與實驗教學的 勇氣等。但就教師的實然面言,多數教師即使懷抱教育熱誠,也有平凡人的弱點,如一樣帶有來自家庭、學校、職場等成長經驗 積累的創傷、陰影與侷限,擔任教師後,這些生命的創傷、陰影與侷限,無法頓時消失。在教學現場,遇到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常想放棄,遇到需要創新教學時會恐懼改變,遇到自暴自棄的學生 或家庭功能喪失的學生,更無力力協助學生找到自信,協助家長增強家庭功能。
因此,如何縮小教師人格與生命境界理想面與實然面的差距,鼓勵教師滋生更更豐沛的愛、勇氣、智慧、毅力,增強教師生命中非凡的力量,修習”生命對話與探究”課,當有助益。
 
第二方面是從實驗教育的特性看”生命對話與探究”課的必要。
實驗教育工作者無論開創新的教育與學習模式,或引進已有的國內外實驗教育理念與實踐經驗,都需要對台灣與世界各國的教育現狀、問題,世界未來的發展,以及各種人生價值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同時也要有足夠的能量代領教學團隊與家長了解理念,學習合作,勇敢踏上實驗教育之路。”生命對話與探究”課可鼓勵實驗教育工作者思辨不同的人生價值,深入認識自己與世界,以及實驗教育的過去與未來。其次,凡屬實驗必有創新、試探與摸索之意,而創新、試探與摸索需具備不怕未知,不畏失敗的勇氣。再者,教育所以需要創新與實驗,更含有對學生的熱愛,不忍見學生的美好前程被僵化、停滯的教育耽誤。特別是僵化、停滯的教育會扼殺學生原本可⾃自由開展的生命,教師唯擁有自由的心靈、 創新的勇氣、對學生的熱愛才可能勝任實驗教育工作的挑戰,這 些情操可在”生命對話與探究”課培育與激發。
 
自主學習與生命對話與探究"
體認”生命對話與探究課”在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的重要性後,這門課要如何規畫與進行,才能達到課程目標?
首先,十堂課的主題應聚焦在對實驗教育者生命開展最有助益的課題。拜網路路社群聯繫之便,在規劃課程前,先寫信詢問自主學習促進會夥伴、樂觀書院各青少年哲學班與少年哲學班、哲學教師工作坊群組:現代人最關心的生命課題是什麼?熱心的老師、助教、家長、夥伴在一兩天內陸續回覆,提供三十個生命課題,經歸納後聚焦成十個生命課題:歡迎台灣實驗教育新一代夢想家(含 自我介紹)、生命負能量與如何轉化、生命正能量探索與增強、如何合理評價自己、愛的類型解析與實踐、如何增強和他人溝通與了解的能力、生命的抉擇(恐懼與勇氣/自由與安全)、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未來來、人生的意義與目標探索、實驗教育的意義探索。
這十個生命課題所構成的十堂課如何進行?有三方案:請十位專家演講?由我一人講授?由學員自主探討與對話?
 
由於此次培育計畫很重視學員自主學習,加上學員徵選面談與共識營時,對三十位學員有初步了解,知道絕大多數學員懷抱教育理想與熱情,如其中有長年年支持亞斯伯格社群孩子的教師,也有在青少年安置中心服務多年年的資深教師,也有多位參加過Teach For Taiwan到偏鄉兩年服務的教師,也有現職國中校長為了了解實驗教育參加了師培,也有卸下北部名校教務主任職務,到中部山區公立實驗小學服務的資深教師,也有到柬埔寨、緬甸擔任教師志工,在蘭嶼、三芝等偏鄉中學任教多年年的教師,也有攻讀文學博士,興起投入兒童實驗教育的老師,也有高中甫畢業以未來到東部原鄉開展課輔的原住民青年,更更有多位在非學、共學團從事實驗教育的教師,也有幾位放棄商業發展機會,受利他動機召喚, 希望經由參加實驗教育師培,人生能轉換跑道。
也有學員本為建築專業,赴義大利學美食,有志返國改進飲食與建築文化,增強國民五感能力。
發現如此高比例的學員懷抱不平凡的情操參與培育計畫,自以採取第三種上課方式為宜:不請專家演講,大幅降低講師講授比例, 盡量讓學員自主學習、相互對話與支持。
 
閱讀專書/分組討論/作業書寫
決定以學員自主學習的方式共創”生命對話與探究課”後,從兩方
面進一步規劃:
第一方面是鼓勵學員閱讀與十堂課主題有關的好書。因為無論是創傷、生命負能量的轉化與正能量的增強、自由與安全、恐懼與勇敢、溝通、愛的擴大、了了解未來、人生意義追尋、實驗教育意義探索等主題,中外有無數專家寫過名著或專書,閱讀這些書籍, 對了解與掌握這些生命課題幫助很大,也有助增強學員對話的深度。未讀過嚴謹經驗研究與抽象思考的專著,生命對話與探究往
往流於表面,無法深入挖掘問題。
師培師生、行政人員經過近一週的踴躍推薦與票選,先推薦八十幾本書,再針對九個主題選出前三名共二十七本書。這些書包括;Allice Miller著<<幸福童年年的祕密>>、Andrew Solomon著<< 背離親緣>>、Kenneth J. Gergen著<<關係的存有>>、David George Haaskell著<<樹之歌>>、Erich Fromm著<<⾃自我的追尋 >>、Rollo May著<<愛與意志>>、C.S. Lewis著<<四種愛>>、 Erich Fromm著<<逃避自由>>、Fritz Riemann著<<恐懼的原型 >>、Lawrence J. Friedman著<<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建構者 >>、岸見一郎與古賀史健著<<被討厭的勇氣>>等。另外,Irvin D. Yalom的<<存在心理治療>>與周志建的<<故事的療癒力量 >>,是以心理治療為目標的書。也有教導對話與溝通技巧的書, 如Hayao Kawai著<<童話心理學>>、 李崇建著<<薩提爾的對話練習>>、Thomas Gordon著<<父母效能訓練>>等三書。也有介紹國外支持弱勢孩子學習與創新教學成功案例的書,如Janusz Korczak著<<如何愛孩⼦子>>、Paul Tough著<<幫助每個孩⼦子成功 >>、Peter Gray著<<愛玩才會學>>等。黃武雄教授著的<<童年與解放>>當然為了解台灣實驗教育的首選書。Michael Sandel的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與Fernando Savater著<<對與錯的人生邏輯課>>也成了了解人生價值抉擇的入選書,至於探索未來的書 則以<<必然>>最有份量、Yuval Noah Harari 著<<人類大命運>> 次之、Michel Serres著<<拇指姑娘>>雖短小輕薄,也受青睞。
學員於課前閱讀有深度的書後,對每一生命課題(如恐懼、愛等) 先有比較抽象與深入了了解,上課時無論全員討論或分組討論,都能比較深入對話,激盪出豐富的火花。
第二方面是學員分組閱讀討論與生命課題討論。同樣一本書不同學員體會與理解不同,大家表達不同觀點,拓展了每位學員的視野。同一主題三本書學員先分組討論與交流心得,之後,全員齊聚一堂,六組學員分別介紹三本書的內容,每位學員雖然只選讀一本書,事實上經由聽其他學員的分享,每次上課大家都可吸收三本書的精華。
至於分組生命課題討論,由於學員之間信任感夠,對教師的信任也足,加上許多學員成長過程經歷過許多人生的挑戰,這些學員很樂於分享人生經驗。有許多學員正面臨人生、事業、家庭關卡, 願意在分組討論時拋出,聽其他學員提供如何突破關卡的建議, 使分組討論發揮同儕諮商的效果。
十堂課後,學員須撰寫作業。寫作業對有些課可能非必要,但對生命對話與探究課是必要的。學員若只研讀書籍、課堂聽講與討論、分組同儕諮商,固然也有收穫,但不夠扎實與深入,唯有加上課後心靈書寫,每一生命課題的探討才算深入與落實。為了減少學員壓力,開課前曾預告,作業沒有字數與型式限制,大家可自由書寫,寫文章、畫畫、錄音、寫詩都可。

十堂課學員為主體成果豐碩
自2018年5月至9月,連續五個月,每月一週日上下午三小時,三十位學員高密度交流閱讀書籍心得與生命對話探究,以及心靈書寫作業。果如預期,由於學員決定參加五百多小時高負荷的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這決定本身就相當不平凡,加上其中多位等資深以不同方式在弱勢、特教、偏鄉等場域執教多年,其理想情操與毅力本就過人,也有多位年年輕學員或則參參與過Teach For Taiwan的計畫,或則已在非學實驗場域歷練。如此高比例的不凡的心靈開啟生命,相互扶持與砥礪,自發生很強的效果。
討論<<幸福童年年的祕密>>,許多學員分享童年與青少年時在家庭與學校受到的創傷,以及日後如何療癒。<<樹之歌>>描述五大洲 不同植物與其他動植物緊密依存的生態系統,強調生命非單獨存在,而是以網絡型態共生,給學員很強啟示,一位住在中部山區的資深老師分享與老樹的情感,感動了其他學員。<<逃避自由>> 與<<關係的存有>>兩本書引發學員熱烈討論,一方面意識到極權政府與消費社會對自由的兩大威脅,另方面也發現台灣年輕世代 與老一輩自由派的差異。後者個人自由、權利至上,前者仍然重視個人自由,但添增了社群主義的共好情感。學員們也討論到現代社會的人際關係與傳統社會的人際關係不盡相同,後者不強調互為主體,講究長幼尊卑。
讀<<四種愛>>,學員熱烈討論了夫妻之愛,引發男性比較不善表達感情的反思。也有學員意識到自己需要擴大愛的範圍,不能只愛自己。討論<<愛與意志>>時,作者強調原魔(daimonic)具創造與毀滅的雙重性,使學員意識到生命中的反叛、偏離有時正是創造的源泉。
學員中不乏學有專精者,如有學員不滿足中譯本,參照德文與英文本,找出中文譯本的諸多錯誤。也有學員熟悉阿德勒理論,指出從日本轉譯過來的通俗版阿德勒理論,引發諸多誤解。
每堂課兩次分組討論,對增進學員之間的了解與情誼,為日後協力投入實驗教育奠定情感基礎。特別是後半時段的生命課題分組討論,伍人一組,儼然同儕諮商,學員很快感受到安全、信任、開放與友善的氣氛,敢於述說積壓在內心的生命困境與關卡,並得到並其他學員的鼓勵與支持。年長學員娓娓道出婚姻、職場經驗,年輕學員得以參考與借鑑。年輕學員比較無懼權威敢於表達
意見與感受,給年長的學員不少啟發與勇氣。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學員分享教學現場各種挑戰,使年輕學員減少投入實驗教育的恐懼,自行創辦實驗教育團體的勇氣倍增。多位人格不平凡的年長與年輕學員,他們的愛與榜樣在課堂討論過程明顯發揮很大的影響力,提昇原本就不凡的全體學員的人格境界。
“生命對話與探究”課每次一整天上下午六小時,身為講師主要的角色不是講授知識,而是用心維持課堂上安全、信任、溫暖、流暢的對話與交流氣氛,以及適時提問,激勵學員思考與對話。當然,對話進行中,個人會分享二十多年參與實驗教育的經驗,以及對自由、愛、恐懼、生死等人生課題的經歷與體驗。
面對生命對話與探究課的作業,學員根據自己時間與偏好,選擇不同的方式書寫。有學員用畫曼陀羅表達心境,也有學員以寫詩發抒感想。有學員把寫作重點置於讀書心得與評論。也有學員寫對生命課的建議。有學員很認真但很精簡扼要對不同生命課題表達感想。相當多學員把寫生命對話課的作業當做疏理理、探究自己生命課題的良機,一篇比一篇深入,從困惑、沈重、糾結一步
一步轉為明朗、紓解、歡愉與自由。
 
結業與祝福
很榮幸能成為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的團隊成員,更高興能以講師身分,陪伴三十位洋溢教育熱情的學員一起探究生命課題與開展生命對話,看到學員從始業到結業的增能與成長,相信全體學員在培育計畫結業後,在未來歲月,定能以不同角色,在不同位置,為台灣的實驗教育注入更多創意、光與熱。

關於生命對話與探究這堂課0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