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演講2紀錄|2021實驗教育論壇

發布日期: 2021-09-02  /  System
專題演講2紀錄01
講者:荷蘭耶拿教育校長Janny Bolink
主持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系陳榮政教授

論壇最後一場專題演講,邀請了荷蘭耶拿教育校長--Janny Bolink分享耶拿學校進行混齡教學的經驗。
一開始,Janny和大家分享她從五歲開始,就夢想當一名老師,但她從小學到中學,卻因為制式的教育模式和環境有不愉快的學習經驗,長大後她理解:為了要給孩子同等的機會,就必須用不同的方式來對待他們,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而耶拿教育(Jenaplan)就是立基於孩子,是一個大家一起學習和生活的學校,幫助每個孩子都能帶著自己的才能和限制成為自己,陪著孩子找到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耶拿學校是混齡團體(Multilevel group)
#老師像教練要做得少
#讓孩子更參與在自己的學習
混齡團體的學習,會讓孩子相互學習和幫助,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和發問,負責自己的工作、照顧其他的孩子,自己報告也制定自己的學習計畫,並保持高度的好奇心。
#小組進行不少於3人
#確保教室裡有可以獨自工作的空間
每個孩子都是小組的一員,透過小組工作相互幫助,而特別需要老師協助的孩子得到老師額外的時間。
小組內性別和年紀都要有合適的比例,可以讓孩子練習不同的社交角色,實際上和他人產生有意義的關係。
#老師不是教室裡唯一的老師
每個孩子都是老師,是某種工作的專家,要善用孩子的能力,並且常常問孩子:你擅長什麼?

耶拿教育的四大活動

Play together
#孩子從遊戲中學習
遊戲對於各個年齡都很重要,包含大人也是,要確保在團體中有遊戲的環境。

work together
#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
透過合作可以學習到很多社交能力,為了保有孩子的好奇心,對於孩子的問題不會直接提供答案,而是針對問題提問,幫助孩子進一步自己找到答案。

speak together
#好的對話必須彼此尊重
#老師不是甚麼都知道
要讓大家在團體中感到尊重和安全,才會有好的對話,對話有四個規則:
1.使用【我】(I-sentence)來造句,可以表達出感受,像是我覺得不開心因為…
2.用【更】(plus-sentence)來造句,表達出想法,像是我希望有更多的….
3.一次討論一件事,大家不會同時發言。
4.找到解決之道時對於不同意見表示尊重。
圍圈對話要用平等的基準,老師也是團體中的一員,不給孩子答案,協助孩子找答案。也要讓孩子瞭解老師並不是甚麼都知道,以保持他們的主動。

celebrate together
#開心和難過的事都在每周結尾一起慶祝
工作的模式
#用不同顏色的方塊表示狀態(有問題、不想被打擾、可以找我說話或我可以幫忙)
#用五根手指頭詢問法依序找人問問題
降低孩子對老師的依賴,練習運用不同解決問題的方式。當孩子來找老師,老師就要先問小孩有沒有先問過其他人。
#設計解答區並提供白板
讓孩子站著相互幫助給予指示,站著可以讓孩子保持活動。

有節奏的周計畫(A rhythmic weekplan)
#時間表會讓小孩有更多責任感和自主性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空間
#老師要放下錯誤並相信孩子帶領孩子反思
較大的孩子有周計畫表,他們可以選擇工作的開始和順序,老師會在工作結束後詢問孩子他們的安排是否正確。
另外,老師的時間表要公開且顯而易見,讓孩子知道老師的教學時間,並且決定要不要接受。但老師必須和小孩討論他的決定,詢問原因和是否調整,讓小孩為自己負責。

導向世界的學習(World orientation with language)
#不只是從書本更要從真實的世界去學習
#實際體驗過的就會牢牢記住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為了要保持他們的好奇,要多問孩子問題,不要給答案。一但給出答案,孩子就不會好奇和問問題了。
學校要像叢林、農場、實驗室、迷宮,而不是像辦公大樓

Janny最後引用了Guus Kuijer的話:We know that the school should resemble a jungle, a farm, a laboratory or a labyrinth, rather than an office building.
告訴大家要為孩子準備一個他們想要的環境,更重要的是,學校裡需要的是敢於讓自己成為小孩,和喜愛遊戲的老師!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老師也要成為孩子

紀錄:張雅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