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案例|阿爾卑斯山計畫改革山區小校教育 _國語日報2019

發布日期: 2020-05-14  /  System
∴∴∴∴ 阿爾卑斯山計畫 改革山區小校教育(108年6月12日)∵∴∵∴

 

文‧圖片提供/徐永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鄭同僚(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分享來源:https://www.mdnkids.com/speak/detail.asp?sn=6938 

 讀者對於未來臺灣的偏鄉小校有什麼樣的想像?除了借鏡現有的另類教育機構與實驗學校經驗外,也可以參考多數歐洲鄉村小校採用的混齡教學模式。歐洲鄉村小校實行混齡教學已有四十年以上的經驗,國際教育研究期刊也曾刊登過相關研究成果。
 一九九○年初,倡議鄉村混齡教學的英國學者認為,雖然世界人口逐漸往都市集中,但生活在鄉村的學生依然占兒童總數的三分之一。教育體系須照顧所有學生,不該獨厚都市區,優質的教育也應該執行到國家的邊疆,即使人口稀少,物質匱乏,依然可用現代科技創造高級教育品質。換言之,要檢視一個國家的教育好壞,應看其最弱勢的地區,是否也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質。

瑞士與奧地利
共同推動山區混齡

 瑞士與奧地利兩國相連,於二○○九年起共同推動山區小校的教育改革活動,稱為「阿爾卑斯山區學校計畫」。當地學者認為,混齡教學是保有山區小校的唯一方法,且能兼顧學生的學習成效。
 「阿爾卑斯山區學校計畫」使兩國學者可以觀察不同國家的鄉村混齡教育。由於山區小學的學生數常在五十人以下,逾四成的學校會採用混齡教學,而兩國小學的學制差異,也導致混齡教學設計上的不同,奧地利為四年制,班級的劃分為一二年級一班,三四年級一班;瑞士為六年制,班級的劃分為一二三年級一班,四五六年級一班。若是人數更少的學校,奧國可能一個教師須帶領四個年級,瑞士則是一個教師帶領六個年級。
 從研究顯示,混齡教學容易激發教室裡低年級學生的學習企圖,使低年級學生學習速度更快。由於混齡班級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上的異質性很大,教師主要採用的教學法為差異化教學與合作學習。
 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教師,必須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性與需求,有策略的規畫出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與課程。因此,差異化教學的運作,教師需要清楚理解學科知識,如學科的難易、單元間的連續性與如何跨領域統整,才能從中架構出知識體系。
 另外,還需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法,如直接操作或引導其他同學協助等方式,讓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找到自己習慣的學習方式。差異化教學的重點包含:注意學生的能力差異,從評量中確認每個學生的學習流程,教師依據學生能力調整教學內容,過程中採用合作模式。
 合作學習,是由高年級生帶領低年級生,或者學習速度快的學生,帶領學習速度慢的學生。許多時候,同學的教導要比教師更有效果,因為學生間的語言溝通更為直接,又能發展彼此情誼,尤其是隔代教養的兒童,特別喜歡和年紀較大的同學一起學習,培養家庭情感。

走訪示範學校
混齡受親師生認同

 以筆者二○一六年參訪位於奧地利法爾肯施泰因的鄉村小學為例,該校為阿爾卑斯山區學校計畫的示範學校,全校學生共十九名,一名教師,以及一名每週只來三天半的教師,而學校本身僅有一棟三層樓高的簡單建築。筆者想到臺灣許多偏鄉小校,學生人數不見得比十九人多,但我們的教師,不至於只有一人,就算是小校,也幾乎都設有操場,教室數目更遠勝於此。
 該校學生並未受到我們參訪的干擾,他們各自有不同的學習進度,分散在不同的空間學習,走廊也能成為他們學習的場域。該校校長表示,他們的學習成效其實不比都市的學生差。
 訪談中,校長和教師都認同混齡教學是保留鄉村小校的有效策略,同時也是適合在地教育的教學法,多數教師與家長抱持正面態度,學生也喜歡和不同年齡的同伴一起學習,讓學生有更多樣的表現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