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孩子有權利被愛、受教育、受保護|生命對話與探究:愛的解析與實踐

發布日期: 2019-10-30  /  System
本週的生命對話與探究課程,以《愛的藝術》和《如何愛孩子》兩本書,探討生命中關於愛的真諦和意義。
 
生命對話與探究:愛的解析與實踐 01

唐爸:「愛」為什麼是重要的探究課題?愛,一直以來都伴隨在我們身邊:從出生那刻起接受的親情之愛、在生命歷程中所經歷的友愛、戀愛、情愛.....等,無關乎社會背景的演變,它一直都存在於傳統到現今的社會中。

愛是一個核心價值,大部分對它的認知是本能、情感和慾望的結合,但其實在讀過這兩本書後,我們可以發現愛有許多不同的面相。在啟蒙運動時期,學者盧梭認為人性是本「善」的,應此應該用「愛」來教孩子,這是所謂「愛的教育」的起源。我們該如何愛孩子?如何用愛來教育他們呢?這兩本書將會帶給大家不同的體驗和省思。
 
生命對話與探究:愛的解析與實踐 02


《愛的藝術》:愛,是一本現代人必讀的書。
本書的作者佛洛姆,是著名的法蘭克福學派與心精神分析學派的治療師,擅長以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待人類的心理與行為。

佛洛姆說,愛,是藝術,是主動關懷被愛者的生命與生長。在他於本書的見解中,有趣的提出了和一般大眾不同的見解:佛洛姆認為愛是一種人格的狀態,而這樣的狀態應該是要同時愛自己與愛別人的 ; 其中在展現愛的能力時,應該包含五種要素:給予、照顧、責任、尊重、了解。

佛洛姆將愛分成:兄弟愛、母愛、情愛、自愛、對神的愛等五類,這些型式的愛都和個人的心理成熟度有關。對他而言,愛是不分對象,一個人不可能不愛自己,卻能愛人 ; 一個人也不可能只愛特定的人,卻不愛周遭其他的人。

《如何愛孩子》: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教育札記
被譽為波蘭兒童人權之父的柯札克,是當代兒童教育的先鋒,聯合國於1989年通過、超過兩百國家簽署的《兒童權利公約》即依他的思想精神制定。柯札克奉獻一生陪伴孤兒,主張「沒有孩子,只有人」的教育方針,肯定兒童的自主能力。在他眼裡,「孩子思考的方式不會比大人差,只是以不一樣的方式思考。」

本書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時代背景,敘述他在遭受戰爭和納粹的迫害下,拒絕流亡逃難、陪伴孤兒院院童於納粹集中營殉難的壯烈犧牲。柯札克對孩子有無盡的關心與陪伴,特別注重他們的品格教育發展,並提出「兒童權利」的主張,創立最早的「同伴法庭」。

當你放下這本書,開始整理自己對孩子的想法,這本書的目的就達成了。 ── 柯札克
 
生命對話與探究:愛的解析與實踐 02

唐爸與學員們的讀後心得分享
《愛的藝術》
到底什麼才是佛洛姆說的「愛」呢?這是學員們在分享討論後一致對唐爸提出的疑問。

的確,佛洛姆說的「愛」有太多的面相、沒有實際的形體和樣貌,像是藝術,用再多的文字或許都無法好好表達。

但換一個角度想,其實佛洛姆對愛也是有明確而深刻的分析的,他說愛的要素,包含:給予、照顧、責任、尊重、了解 ; 又說,當我們關心、鼓勵與支持一個生命的成長和發展的就是愛。若能「實踐」這些佛洛姆提到的要點,那便是愛的一部份了。當然了,有承諾和意志去實踐愛是一種挑戰,或許難以達成,但還是鼓勵各位學員與讀者們能在日常生活中嘗試看看。而《愛的藝術》一書歷久不衰,值得大家一看再看,或許多回味幾次後能更懂的其中之道。

《如何愛孩子》
在本週生命對話課程的前一天,學員們正好藉由實教務課程的安排到種籽學苑參訪,幾位學員親眼見證了「學生法庭」的舉行,因此將此經歷與柯札克在書中的生命經驗結合,與大家分享對於「兒童權利」和「學生法庭」的心得體悟。

在學生法庭上,學員們樂見的是孩子們能有理性討論的能力,且能為自己的權利伸張 ; 其中包含「愛」在裡頭,雖然師生間有衝突、調停,需遵守嚴明紀律,但彼此間依然有寬容與關懷,是柯札克教育理念之展現,能親眼見證是很感動及震撼的。
 
生命對話與探究:愛的解析與實踐  03


課堂的最後,由學員鎮仰為大家讀關於柯札克的繪本《好心的國王》,繪本用簡短但深刻的文字,以及寫實的塗繪帶大家看盡兒童人權之父對教育無私的奉獻。「孩子有權利被愛、受教育、受保護」,柯札克這樣的訴求依然鼓舞著世人,也鼓勵身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好好學習如何「愛」孩子、如何把愛實踐到教育裡頭。
 
生命對話與探究:愛的解析與實踐 04
文字記錄:陳馥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