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在地文化教育|分場論壇12|2021實驗教育論壇

發布日期: 2021-09-02  /  System
在地文化教育01
 
主持人:光禾華德福實驗學校張美雲校長
與談人: 臺南社大臺江分校 吳茂成 執行長、臺東縣教育發展協會( 孩子的書屋 ) 陳秋蓉 理事長、 小草旅人共學團 林怡如創辦人、臺南光榮實小蔡坤良校長
 
第一位與談人小草旅人共學團林怡如說他們是以人為基底的日常生活教育,他分享從人開始為出發點,和土地、人文連結的經驗。小草是陪伴與支持性的團體,主要陪伴小孩遊戲、活動和日常。他們並不以課程為主,而是以日常生活來設計和建構文化,這樣才有人與人或人與土地的連結。
在地文化教育02
 
他們帶領小孩走讀活動,他們希望好好陪伴小孩,才來發展課程。他們會結合一些友團(如高雄暖暖蛇)以及家長一起帶領孩子共同建構課程的內容。小草的課程中包括自主遊戲(也是最大量的),自助旅行、主題旅行、文字課、體育課、手做食物、茶藝生活美學、樸門小農場等。這些課程都是因為小孩子很有興趣才會被加入課程。在小草的活動,有些看似隨機又生活的小事件,會創造出個人的學習脈絡,從去海邊、到導盲犬協會參訪等。她認為小草最重視的是其自主且友善的團體氛圍,這些需要有表達自我、傾聽他人和共同協商的練習。小草旅人是在搭一個舞台來創造各種可能性,如茶藝課從茶杯的製作到茶葉的烘培等複製的創造,結合美學和手作,需要學生練習各種能力。這些經驗也需要孩子內在情感和身體經驗的結合。小孩在看似沒有歸納的走讀課中,會自行歸納細數高雄曹公的事件和日本時代有關等等。小孩也認為比起便利商店,雜貨店有住著人(也有人的故事)。小草旅人用這種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走,創造屬於我們的在地文化。
在地文化教育03
 
第二位臺南社大臺江分校吳茂成執行長全程以閩南語來分享大廟辦學的來源。吳執行長首先談及地名的文化認識,包括回到我們在地的廟,並找回在地的文化和價值。他認為,大廟興學是一種找回在地價值的方式。他們成立台江流域學校,將學校社區化,以大廟作為主體,整合庄頭社區內的學校,一起來興學。實務上,他們把學校們變成一個網絡,學校下課後,學生可以去檢測水質、巡守河川,創造一個『放學後的學校』。
 
在地文化教育04
 
過程中,一些污染的問題會被孩子開始重視,孩子也會做一個公民會議,請水利局專業人士來一同開會。並創造公私協力的雙贏。會議中也會有爭執,可是他們一同在廟中有神明的關注下一起創造在地的社區發展。他們每一年都可以做專題研究,大家可以一起為地方進行全球化行動。另外,他也提到一個小台江方案,即結合台南市海佃國小,以河為師,進行課程的創造,因為他認為這裡是自己長大的地方。他們以行動學習建立一個親師生的團體。每周三進行河川守護運動。孩子會沿著河岸騎車,發展出一個嘉南大圳國家綠道。從雲林到台南沿路都是這個綠道認識河川。2017年他們也從玉山一路到台江,進行與千里步道運動相關的活動,目前也累積了一千多人的人次。每一次的學習,都是一種生命學分。他們也用十天的時間,探查整個庄頭,結合老中親三代,來做一個台江文化巡禮,體驗在地文化。

在地文化教育05
 
第三位是台東縣教育發展協會陳秋蓉理事長一開始就坦承雖然從客觀數據來看,台東雖然確實比較多經濟文化弱勢的家庭,但同時也認為這是否就代表台東孩子的面貌?陳理事長說台東書屋的服務範圍不算太大,從最北的南王(台東火車站)到知本里(美和前),大概涵蓋14個社區,人口不到三萬,以知本國中的學區為範圍,有5所國小。書屋的服務項目有農地、烘焙坊,並逐漸增加其服務的領域。她也分享台東書屋的理想,包括政自治、經自濟、屋自造、子自教、食自耕、弱互扶。在地文化教育06

從創辦人陳爸開始,台東書屋主要陪伴家庭功能或學校學習有困難的小孩,並讓孩子在參與的過程,學會一技之長並形塑在地文化。最終書屋希望最終會消失,孩子具有自己擁有的能力自力更生,需要書屋的孩子也越來越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如果孩子的家庭(成人)的問題來源沒有解決,孩子會重新回到惡性循環,因此書屋的服務對象也包括社區,並藉此解決問題根源。書屋孩子的背景多為單親、失親、隔代、寄養、中低收入戶。書屋的日常,包括讓孩子好好吃飯(供餐)、好好睡覺(一些孩子在家無法好好休息)、生活照顧、建立生活常規、好好的玩、分享日常、課輔(不是取代學校)等。她也提到,當初一些因減少城鄉數位落差政策而帶來的電腦,如果沒有好好帶孩子使用,就會變成網咖。書屋也會引入專業,陪伴身心受傷的孩子。另外,書屋也陪伴社區的成人,包括職能的培養等。總的來說,書屋所做的就是翻轉社會底層三分之一。
 
在地文化教育07
 
 
最後一位與談人光榮實小蔡坤良,光榮實小本身是一個很特別的學校,因為學校裡頭就有兩間博物館。光榮實小希望藉由博物館,結合理性知識和經驗知識進行知識傳播。這是因為光榮實小所在的左鎮區至今已經出土具全台之冠的文物。
 
在地文化教育08
 
不過,光榮實小附近的社區偏老年化且經濟活動低落。不過,因為博物館就在學校當中(學校也在博物館裡頭),光榮實小借助博物館來打造學生學習的樂園,學校核心理念是讓學生當一個有溫度的智慧公民。光榮實小有一個很特殊的在地文化課程,那就是藉由化石觀察探索培養科學研究及表達能力。
在地文化教育09
 
在問答環節,較多觀眾對小草旅人提出問題。林怡如創辦人再次強調小草旅人是一個共學團,而非學校,其角色比較是協助陪伴小孩。她回應觀眾對素養教育的疑問時提到,共學團的小孩要繳交實驗教育報告書,裡頭所使用的是一種綜合性的質性評量,加上每學期成人對每個孩子所寫的一封信,她認為這些都回應素養教育的內涵。

陳秋蓉理事長則回應觀眾提問關於孩子的書屋如何拉近社區的力量時,補充到無論從現有課剛或一般體制來看,評量所注重的時間長度可能有點短,應該將書屋帶孩子的方式的效果拉長來看。另一方面,她認為若沒有處理孩子背後的問題,其學習的成效反而難以看到。至於書屋和社區的參與,書屋會邀請原鄉傳統文化的長者來協助教導孩子,同時書屋會安排一位協助轉譯成孩子學習內容的老師協助原鄉的長者。
 
文字紀錄:李嘉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