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混齡教學的課堂實踐|混齡的教室經營|滿兒圓蒙特梭利幼兒園|滾動報導|2021暑訓

發布日期: 2021-08-19  /  System
【混齡教學的課堂實踐-混齡的教室經營_ 滾動報導】
 
(一) 馬毓鴻(Nicky Ma)老師小檔案
 
1. 1995開始進入教育領域,起初和0-6歲的孩子一起工作,再加上自己的孩子也漸漸長大,毅然成立滿兒圓蒙特梭利幼兒園(為一實驗教育團體),目前約6年多。
2. 向自己提問: 蒙特梭利是對的嗎? 值得投入嗎? 對孩子好嗎?孩子畢業時要帶走哪些能力?...
3. 不斷反思卻也持續進修: 國際蒙特梭利協會接受訓練(增加:12-18歲的培訓);目前: 接受國際蒙特梭利6-12歲的師資培訓-在訓中。
4. 前情提要: 我們以實驗教育團體出發,可能背景上跟其他學校會有差異,但今天會盡量給大家新的訊息、新的概念。
-
(二)蒙特梭利簡介(Intro)
 
1907年,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Dr.Maria Montessori)成立蒙特梭利第一所兒童之家,提供3-6歲的孩子,『混齡』的概念就已出現,但當時的老師還是採用分齡分級的制度,那為何之後會改變呢?
 
Dr.Maria Montessori 透過觀察發現分齡課室家庭的情況被複製到學校的環境裡,例如: 雙胞胎家庭所遇到的困境會比家裡有2、3個不同年齡的孩子還多,因為要在同時間點給同齡孩子相同的東西,父母會相對不輕鬆。Dr.Maria Montessori於是回頭思考: 社會生活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往後會遇到各種不同年紀、 性格、 性別、國籍等等的人(多元背景),也因此會格外豐富有趣。
 
另一方面,若把孩子依照性別、 年齡等分在不同樓層的教室,就會缺少提供社會生活的豐富層面。若只有某些孩子有機會離開分齡的環境,如:資優生、特需生....這將會是非常可惜的!
-
(三)蒙特梭利: 如何混齡? (請參照附圖)
1. 滿兒園創立初期3-4年在做的是: 6-12歲大混齡。(*補充: 每個年齡層只能有5位孩子,礙於法規的限制)
2. 馬老師目前分法:6-9歲一個班,9-12歲一個班。
-
(四) 混齡是蒙特梭利體系最基礎的課程
*蒙特梭利認為: 孩子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混齡是必要的,孩子不只跟成人學習,大孩子可以提供更多;孩子可以從與不同的孩子互動中,獲得學術知識、生活經驗,但值得注意的是: 這考驗普世的社會價值觀! (目前需要做很多『突破』,如: 社會普遍認為孩子需要被催促與餵養(feed),混齡也可能會影響學校的功能跟定位、家長擔優大的會欺負小的、小的會拖累大的學習進度...)
社會的擔心及恐懼可能來自於過度的想像,但蒙特梭利相信: 大孩子的心智年齡比成人都更貼近孩子,往往可以用特殊的語言、溝通的方法來讓年幼的孩子來追隨年長的孩子,對比成人帶領的速度更快,教學現場的觀察也發現大孩子並不會倚老賣老、喋喋不休。
 
#教職為生命影響生命的志業
馬老師鼓勵大家: 每一個學校、社區,都有自己的挑戰;但哪怕只要有一種可能,我們就應該拋掉包袱,要相信: #我們是老師我們可能可以為一個家庭帶來希望,而希望能帶領大家看見。
(五)為什麼混齡?
*蒙特梭利提供全人的教育哲學。
Dr.Maria Montessori: 整個社會就是自然的混齡狀態(範指: 家庭、職場、學校、社區等等),教育應該回應這個自然。
 
(附圖: 球莖圖,人類4大發展階段)
人類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每6歲分為一個階段(如下方解釋),每個階段在心理、身理都有其特點,#環境應該要去滿足這些需求。
*馬老師觀察: 孩子相處很和諧。
 
(一)胚胎期(意指:孩子產前生活,0歲以前): 黑色,宇宙的底色,象徵: 神秘、混沌、未知在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 在出生以前,教育就已經開始! (如: 胎教音樂)
 
(二)0-6歲: 紅色,象徵: 危險、醒目、巨大變化,也意味著熱情、激情的階段。
馬老師認為: 這階段是最活耀且最富有生命力的孩子,尤其是學步兒。學習走路,跌倒了爬起來繼續走,沒有事情可以阻止他們。
*此為重要階段: 基本的語言、動作、社交、照顧自己都應該在此階段被奠定。
 
(三)6-12歲: 綠色,大自然最多的顏色,象徵: 安定、平定,是最理想的狀態。
 
(四)青少年: 紅色,受賀爾蒙影響,情緒起伏不定,第二性徵出現,但也是一轉機。
若成人能處理好,可以與此階段的青少年變成嚮導或朋友的關係。
(五) 18歲後會趨於平穩,直到終老: 但要更有意識,幫助自己成長。
*小結:了解這些知識,是為了幫助我們更了解孩子。
 
(請參照附圖)X圖: 為1951年當代教育系統的狀況,卻跟現在的教育很雷同。
1. 6歲以前: 對教育的關注、社會資源偏少,孩子幾乎都在家裡。
 
2. 小學: 政府提供資源較多,但非最重要的!
 
3. 大學: 社會投入資源最多,但與Dr.Maria Montessori的理念剛好相反。(Dr.Maria Montessori認為: 應投入更多資源於更小階段的孩子!)
 
(六) 6-12歲的孩子_ 生理(請參照附圖)
1. 乳牙脫落: 孩子的生理已進入另一個階段
2. 頭髮濃密
3. 四肢修長
4. 免疫力強: 此時期的孩子生病的機率較低,前六年在消化、呼吸系統較常受細菌的侵襲。但可能大小傷不斷,因此時期的孩子充滿了『挑戰極限』的慾望。
-
(七) 6-12歲的孩子_ 心理
1. 熱愛探討(愛問Why)、喜歡社交、喜歡講話,建立社交圈。
2. 因應的課桌椅擺設: 4人坐大桌(用意: 希望孩子展開社交) ,不要一人一桌
3. 工作=學習,孩子邊畫邊說。
*老師有更多觀察兒童的素材,經驗分享: 有個小男生對著柱子一個人工作,老師感到非常疑惑: 這階段的孩子喜歡社交阿,怎會自己面對白牆常常坐著?
老師就去跟媽媽通電話,發現孩子面對社交時遇到一些衝突,媽媽只好告訴他: 那就享受孤獨吧,你可以自己獨自工作。
*特別提醒: 要注意教學上是否有滿足孩子社交、探討的需求。
*這時的孩子不再專注於自己,開始轉向關注外在世界,社交變得很重要,孩子喜歡去了解事物背後的原因,會問很多的為什麼 、會變得怎樣...?
孩子的變化: 從很愛問為什麼到不問了,出社會後更變得: 不懂卻裝懂!
* 觀察: 其實,孩子渴望挑戰知識。不要小看孩子的心理特質。
馬老師一次與孩子的討論,問孩子怎麼看待出口成『髒』? 孩子告訴她: 我們應該要對這樣的人充滿同情、悲憫,因為他們會的詞彙太少了,因此無法好好描述自己的情緒。馬老師反問:你怎麼會這樣想呢? 孩子回: 老師教的阿~
*老師的價值觀在無形中養成,孩子對老師充滿崇拜。
 
4. 『我老師更厲害!』對老師有種英雄崇拜;但老師不是扮演字典,老師可以是英雄,也是人,老師若感到脆弱也能跟孩子分享,孩子會理解的。
5. 什麼是『公平』? 每個人實質的需求不同。(9歲後才有這樣的意識)孩子會想知道所屬團體裡的規範在哪裏,注意: 老師應公平、公正、公開的對待孩子。
6. 喜歡因果關係,最討厭背公式! 提醒: 讓孩子在這時開啟想像力,老師會大量使用故事,讓孩子了解事情的因果關係。『阿!我知道了~』孩子若出現這樣的驚呼,就代表開始有東西進入到他們的小小腦袋瓜們。
*馬老師歸結: 6-12歲是最珍貴的階段。
-
(八) 混齡的益處
1. 微型社會(家庭、學校、工作、社會),混齡創造環境,充滿各種可能。
孩子的老師絕對不是只有成人而已。
目前滿兒園的師生比:1比15(或說2:37)
2. 社群意識:老師跟孩子會一起相處3年,不會每升一學期就換全部新的孩子。孩子的學習節奏非線性,可以依照自己的節奏。孩子對自己有無『信心』? 大孩子也可能會學習落後、遲滯,或是基礎不夠紮實,因此需要有更多的學習時間!
3. 互為關係:學習領導與被領導
4. 消除競爭:團隊合作>競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讓自己做到最好。
-
(九) 混齡有可能的挑戰
1. 成人的心態:許多老師在尚未嘗試之前就覺得困難﹙不知道要怎麼教?)馬老師認為更重要的是: 如何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如何提供適切的學習環境
2. 需掌握生、心理專業的知識:如何滿足孩子的需求,在課程結構上要有3個年齡段的準備,才能提供更好的準備。
-
(十) 小結
1. Call to action: #讓我們開始研究孩子有什麼需要吧
 
2. 轉換觀念:#孩子學習的對象不僅是成人而已,不同的兒童、教具、環境等等皆有可能
 
3. 讓孩子去學習與適應: #大孩子會學習寬容,因為他以前也是這樣被好好對待的。大孩子需要去整理、組織已在自己大腦的知識系統,用自己的語言去和更小的孩子去溝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對周遭的人變得敏感(知道誰現在需要幫忙? 誰現在不需要?),並鞏固自己的成就感,語言會變得和善。
 
-
文字記錄、彙整: 林家瑄
統合2021/08/12、19共兩梯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