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新竹縣立大坪多元智能生態美學實驗小學的「研究課」|實驗教育亮點

發布日期: 2020-07-10  /  System
大坪國小在2017年8月1日正式轉型為公辦公營實驗教育小學,目前有教師11人。2018年的學生數是88人,其中有在地生10人,另外78位是竹北、新竹市、頭份及竹東來的孩子,由於竹東、北埔多客家村落,因此閩南與客家學生也約各佔一半。這些越區就讀的學生,國小畢業後就會回到原學區讀國中,大坪實小在學生畢業前會跟原學區國中確認入學事宜,讓家長能安心讓子女就讀大坪實小。

還未轉型為實驗教育學校之前,在2000年、2001年左右,學生流失到只剩23人,面臨裁併校的狀態,後來在縣府支持下於2002年委託孫德珍教授的雅歌文教基金會接手試辦實驗計畫,但因法規未獲縣府通過,公辦民營只能以試辦的方式經營,孫教授未能入校擔任計畫主持人,所以大坪國小未完全轉型為私人辦學。不過,當時引入的弦樂團、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和「種籽教師」一直都留在學校裡,學區也一直都開放,因此吸引許多竹東、竹北、新竹市,甚至苗栗頭份的孩子來就讀。當2017年,校方根據實驗教育法正式轉型為公辦公營實驗小學時,主要作用在「把課程合法化」,讓教師不再質疑學校的課程不合法,實際上,在實驗課程方面,前面已累積了15年的多元智能教育經驗。

一、蝴蝶生態校園

十月秋天,上午十點的大坪實小藏身在新竹縣北埔鄉的翠綠山林間,人一下車,自然的就深吸一口氣:「哇~好香喔!」然後一面讚嘆、一面東張西望的往內走。徐瑞珠主任迎向前來,然後跟彭銘君校長在活動中心前碰面,彼此簡短問候過,他請兩位小朋友先帶我們參觀校園。

接受委託的是兩位六年級女生,跟著她們,訪客認識了蜜源植物、食草植物、長穗木、高士佛澤蘭、繁星花、香水檸檬、結實累累的橘子樹、馬兜鈴、「春不老」迷宮、藍雪花、黃金榕、角紋小灰蝶、石墻蝶、養蝶平臺、青帶鳳蝶、生態綠帶、白條斑蔭蝶、重建未滿一年超級通風學生很喜歡的「五星級」廁所、小池王國(生態池)、光葉水菊、雨水回收系統、蝴蝶網室、淡紋青斑蝶、鳳蝶的蛹、爬森藤、大白斑蝶、蝴蝶園、蝴蝶生態觀察箱、磁磚拼貼蝴蝶圖,還有會把自己包在樹葉裡面邊吃樹葉邊成長的大綠挵蝶幼蟲、紅紋鳳蝶、黑端豹斑蝶……。不只有她們能夠大方地跟客人互動,就連下課時間在平衡木和春不老迷宮附近玩的低年級小孩,也會好奇的湊近前來問候:「客人好!」一邊聽學姊解說,一邊也趁機插嘴跟客人說他所知道的校園。

半個小時後,兩位學生完成任務,跟大家拍張合照後,把客人還給校長,就轉回教室上課去。瑞珠主任說,六年級學生畢業前,都要完成蝴蝶生態解說員認證,這兩位已經完成認證,今天是她們第一次上場解說,所以略顯生澀。主任不知道的是,面對客人侃侃而談、有問有答的兩位學生,已經讓訪校者習得許多蝴蝶生態新知,大開眼界了。不過,能夠放心的將校園導覽任務交給兩位學生,也顯示大坪師長對學生應對能力的信任和放心吧。

總務處梁主任說,蝴蝶願意來「是因為我們把環境營造出來」。大坪實小8年前開始做校園蝴蝶生態,連續獲得新竹縣自然生態環境優選校園,例如2015年以「大坪雙角」──角鴞、角紋小灰蝶獲獎,2015年臺美生態學校夥伴計畫銀牌認證,以及這幾年成為蝴蝶生態校園優選等。由於學校種蜜源植物,社區也一起種,營造蝴蝶社區,孩子的學習環境延伸到社區,在重整老屋和關懷獨居老人的活動中,更了解社區。

二、多元智能教育理念

校方想要營造「讓孩子有更多上學動機的校園」,因此,在營造生態校園的同時,也改造禮堂舞台兩側水泥洗石子階梯改造成全面木質階梯,讓孩子隨時可以直接上台表演;改造老舊廁所,讓孩子參與布置;改造鞦韆架成為安全又具挑戰性的鞦韆繩,做低空探索平衡木、校園探索迷宮、增加教室的學生置物櫃、彩繪裝飾等等,都讓小孩一起參與,營造多元學習的環境讓小孩願意來學校。在課程上,由家長成立的「大坪教育基金會」,每學期都會募款供應學生弦樂團和多元社團活動所需的外聘教師費用,同時也聘任一位「多元智能種籽教師」負責研究課。

「多元智能理論」由哈佛大學的迦納教授(Howard Gardner)所提出,他認為智能是由八種能力組成:語言、音樂、邏輯-數學、空間、肢體運作、人際智慧、內省智慧、自然觀察。這八種智能既彼此獨立又會互相影響,每個人有一到兩種優勢智能,而正如「雅歌」的英文名稱「ARCO」中A代表的Awakening喚醒和R代表的Realization實現,多元智能教育所致力的就是喚醒孩子的優勢智能,讓他們順著優勢智能去發展,實現自我。

現任彭銘君校長以自身為例,他有15張街頭藝人證照,是音樂優勢智能,這項優勢智能也可以運用在辦學上,例如跟同事開會時,他跟大家講好,平時自己用什麼調都可以,「但在公共場合溝通都是用C調」,彼此尊重。再如,學校有「故事媽媽」活動,校長都會以音樂做開場,到每年畢業季時,他會作一首歌給孩子,由畢業生和家長一起演唱(例如,2019年6月,「閃蝶班」畢業時,當初為我們介紹校園的兩位女學生,就跟同班同學和校長一起合寫了〈十年之約〉)。校長自己以身示範,奉獻所學,學生也會願意跟著一起奉獻所學,這也呼應了大坪實小藉由貓頭鷹OWL校徽所代表的學生圖像:Offering奉獻、Wisdom智慧、Love愛,讓世界「共好」。

2002年雅歌與大坪合併時就進校任教的徐瑞珠主任說明,根據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只要能找到自己的優勢智能去發展,「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可以是一首動人的雅歌」。為了協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勢智能,大坪實小的課程有以下幾點特色:

(一)重視音樂和戲劇

音樂是學習的基底,一、二年級必修小提琴,因為小提琴沒有琴格,小朋友練習時須要有相當的專注力,由基金會贊助的「弦樂團」,也在孫德珍教授的雅歌練琴系統協助下,發揮更好的學習成效。近幾年,校方也引進「客家八音」,由本地耆老授課,包括洋琴、嗩吶、鑼鼓、二胡等樂器,結合客家村莊的在地文化。學習音樂的作用,目的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要啟發孩子多元感官的能力,並協助提升各個智能的能力。

戲劇則是結合各領域,用來表達學習成果,不論是語文課、家族課程或研究課,處處都有戲劇的元素在。校方也為孩子預備「多元智能舞台」,除了平時在朝會的校內表演,隨時提供孩子舞台之外,也透過三年一次的歌劇公演,讓孩子表達能力與實現自我。三年一次的公演是相當正式的對外演出,地點會在新竹縣文化中心,劇本創作題材都跟學校環境有關,跟孩子的生活有密切關聯,孩子負責演出、教師指導,家長則協助海報設計、舞臺、道具、燈光、音控,親師生密切合作,凝聚共識也增加認同感。

(二)學生圖像與多元智能獎狀

多元智能是與生俱來的,每個孩子稟賦不同,不同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格局大小也都不同,但都把他活到最好,這就是大坪教育的願望。每一個學期結束時,每一位孩子都會有一張「多元智能獎狀」,例如語文智能獎、數理智能獎、音樂智能獎……,六年共12張,家長可以知道小孩的強項,也可以藉此觀察並協助孩子發展他的優勢智能。

(三)三年一輪「主題網」

大坪實小每一學年都有一個學習的主題,總共有三大主題──關連、和諧同工、我們來改變,三年一輪的主題網,成為統整課程的核心。每個孩子讀完六年都會經歷同一個主題兩次,第一次是初步認識,第二次則是深化探討。校方結合主題網發展特色課程,並統整七大課程,不但可以實踐108課綱的素養課程,也可以涵蓋教育部部定和校訂課程。因此,108課綱的「統整性主題」和「議題探究」課程,在大坪實小已經透過「研究課」落實十幾年了。

類似一般學校的聯絡簿,大坪的孩子每天回家都要寫分享,有的寫親師生的溝通事項,有的是品格時間、閱讀心得的報告、心情寫照,級任教師根據三年一輪主題網的精神和核心價值,寫些相關的內容,同時達到親師生互動的效果。

(四)自然課程、貓頭鷹家族和多元社團

不同於一般小學到三年級才有自然課,大坪從一年級開始就有每週兩堂的自然探索課,到了中年級則聚焦蝴蝶,升上高年級後就要通過認證,成為蝴蝶生態校園解說員。除了校園、社區是學習範圍之外,教師也引導小孩認識大自然,讓孩子知道「大自然就是我們的教室」,最近八年來慢慢營造出蝴蝶生態校園,同時學校也與社區互相發展,種植適合當地的綠美化植栽,帶動整體社區自然環境營造,成為全國知名的蝴蝶生態社區,越來越多攝影家到大坪來拍照。

早期雅歌文教基金會辦校時,因為人數少,所以採取混齡共學的模式,後來學生人數增加,以及混齡教學師資不足,因此做了調整,回到分級分齡上課模式,僅保留星期一下午40分鐘「貓頭鷹家族」課程。這堂混齡共學課程,主要進行蝴蝶生態課,進行家族棲地的維護,認識棲地的食草和蝴蝶的關係。在學習過程中,不一定是老師教孩子,因為就校園生態的認識度,高年級的「大貓頭鷹」可能比老師還瞭解。透過生態課、自然探索和家族棲地的維護,大小孩子會彼此增強學習動機。

因應多元智能而開設多元社團,根據內在動機理論,讓孩子擇其所愛去學習,例如有結合健體課的國術課,是外聘新竹縣內知名的武術教師來教,包括棍、劍、扇子等等。這些社團的外聘教師學費,跟「弦樂隊」的師資經費一樣,都是由基金會的家長募款支出。另外,基金會還聘用一位「種籽教師」指導和規劃「研究課」,這門課是大坪實小最大課程特色。

三、研究課:學習如何學習

大坪實小學生從小一入學就必修「研究課」直到小六,每學期末完成一篇研究報告,並以獨有的方式發表研究成果,把自己原本不知道的問題,經研究探討後將學到的內容教給大家。學期末每班在班級發表後,再選出代表在禮堂全校親生面前公開發表,最後會將優選與佳作的作品結集成冊,提供老師們教學參考。研究發表在大坪實小是全校大事,全校家長都會出席,通常家長人數比學生人數更多。

(一)練習做研究的能力

研究課的題目是學生根據「三年一輪主題網」自選而來,例如前年的主題是「和諧同工」,上學期聚焦在「多元文化」,所以學生有研究義大利、法國、德國等國家的文化、風俗、人、事、物;下學期聚焦在各種「發明、發現」,學生的題目就出現發明「人類的好幫手」機器人,並在成果發表時跟它對話,以及條碼和造紙術等等相關研究。
中年級教師說,當孩子從一年級開始練習,到四年級時,有前面三年的能力累積,學生多半已經學會研究的方法,老師只需要「提醒」進度、給任務和學習單、確認步驟、完成度和資料統整的方法,每週請他們上台報告,幫他們修得更有條理,回家轉由家長提醒,小孩都可以自己去做。再往上到高年級之後,幾乎就可以自主研究,將一個主題完全寫出來,到這一階段學生對自己能將自己研究的主題瞭若指掌,報告時同學們也一起學習並提供意見,讓研究內容可以更完整,讓孩子得到滿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二)一年級怎麼做研究?

一年級研究課很需要親師協力合作,在學校老師會帶小孩做,回家後就換家長帶。入學時的新生說明會,校方會特別針對這一部份作說明,跟家長確認親師生合作的需求和方式。由於小一學生是課程新鮮人,所以只會做「小研究」,在老師指導和家長協助下,學會知道問題在哪裡、怎麼去找資料、怎麼按照表格範本填資料等等入門功即可。校方有一個可以依循的研究課SOP教學法(見文末表格),教師也會根據學生的狀況去做調整。

專門規劃研究課的孫德瓊老師,從雅歌小學一直到現在都在校任教,師生都稱她「小孫老師」。小孫老師到大坪任教前,就跟著姊姊孫德珍教授(大孫老師)和幾位學生家長一起創辦體制外的雅歌小學。直到2000年8月開始,大坪國小申請為自由學區,試辦「多元智能學習環境計畫」,由大孫老師擔任計畫指導,小孫老師也進校教課,協助規劃研究課和教師教學。後來,由於人事與經費限制,大孫老師沒能繼續留在大坪國小,直到2017年學校轉型為實驗小學後,才再次受聘任教並擔任課程指導與諮詢顧問。小孫老師則是大坪國小研究課的「種籽教師」,會協同各班導師討論並入班指導。

對於小一新生如何做研究?小孫老師做了詳細的說明:一年級新生剛入學,有很多人連注音都不會,所以很需要家長陪伴,透過親子共讀來進行研究。選好主題之後要找到三本書,題目才能成立。例如:今年是研究「楷模」,這對孩子很難,老師帶孩子先去看「多元智能圖」,瞭解什麼叫「多元智能」,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夢想;透過影片先認識各領域的達人,帶他們到圖書室找資料。如果孩子喜歡畫畫或者想當科學家,就推薦相關書籍,重點是要讓孩子先有感覺,才能帶著感覺學習。

課堂上帶領孩子們用圖像筆記自我介紹,然後上台報告談談「我的夢想」;再從他的夢想相關領域找到楷模,透過親子閱讀楷模的書或影片;討論楷模小時候的夢想,跟長大後的成就有無關連?並探討楷模的成長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他是如何克服?他有什麼信念──相信什麼?遇到困難時會如何鼓勵自己?在什麼情境中說出此名言?有何成就等等,讓孩子從本身的感覺出發,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去學習。

(三)父母需要參與的程度?

第一次做研究不會做很深,家長會陪著找資料用對話的方式討論並協助做PPT。孩子在上台報告時,不會去讀PPT,他們會看圖說話,用自己的話說出來。PPT是用來提醒講者,並幫助聽眾更了解內容。因為有研究成果發表,所以在主題課時,就會搭配表達和口語練習,讓他們能大方上台。老師會引導整個研究過程、給學習單、做閱讀摘要,最後將每位學生的作品裝訂成研究本。

完成一份研究報告,父母需要參與的程度會隨著年級漸漸降低,但是若沒有家長的合作,研究課不可能成功。低年級參與度很高,可以說幾乎都家長幫忙完成的,但上台報告的是孩子,所以能夠說出來就是他的,也幾乎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講得出來。例如,有一年一年級老師任務明確,學生報告提早完成,所以老師會繼續請家長陪孩子,將PPT的書面文字修改成孩子能懂的字詞。另外,如果孩子用背書的方式報告,發表時同學也會給意見:「你這個不是自己的話」、「你在唸書」,會被質疑,到了後來孩子的簡報就會越來越精簡,大概都可以用自己的話說,而且,因為發表時間很短,只有三到五分鐘,孩子就要學習刪減資料。

大坪孩子的教育圖像是「孩子每個人做最好的自己」,很多家長選擇來大坪,主要是為校園生態和研究課。預備好環境蝴蝶就會來,營造友善校園學生就會想來,研究課也是在為孩子的未來做好準備。2019年,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邀請小孫老師到政大擔任「研究課」實作一日工作坊講師,課程尾聲的學習心得分享中,一位地理系研究生頗有感慨地說,他發覺現在小學生學的是他大學時才學的,原本他會懷疑「小學生聽得懂嗎?可以嗎?」可是,看完課堂的影片後,他的感想是:「不要預設小孩聽不懂」,「如果我小時候就知道,現在應該會更好」,正好呼應了這所實驗小學的多元智能生態教育理念。

研究課SOP:
教師引導步驟 學生操作原則 學生要做的事
1.怎麼問問題? 告訴別人我不知道什麼? 列出五個想知道的問題
2. 怎麼去找答案? 去找答案 列出三筆以上的參考書或網站資料
3.怎麼寫研究報告? 學會研究方法 寫出一份有問題意識、研究內容和成果的報告
4.有哪些發表的形式? 去告訴別人他發現了什麼 用自己的方法教會別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