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案例|北極圈學校,北歐國家的極地混齡 _國語日報2019

發布日期: 2020-05-14  /  System
∴∴∴∴ 北極圈學校 北歐國家的極地混齡(108年6月26日)∵∴∵∴


分享來源:https://www.mdnkids.com/speak/detail.asp?sn=6948

文/徐永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

 提到北歐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上的芬蘭、瑞典與挪威時,不少人腦中浮現的是北國雪白純潔的畫面,或是在夜裡讚嘆天上不時出現的極光。這些想像如芬蘭學者Kalaoja說的,都是都市人不切實際的幻想,冷冽的天氣如同看不見的武器,很容易奪取各種不同形態的生命。
 大家之所以會有這樣美好的想像,是因為北歐三國已進入高度文明國家,他們以社會福利為國家核心制度,強調均等與公平價值,讓每個人都可以進入學校研讀。據全球機構調查,不論是國家創新指數或幸福國家排名,這三個國家都在前十五名內。
 Kalaoja認為,這和他們高度重視均等的教育機會有關,基礎教育學校必須在距離家庭的五公里內設立,鄉村學校多數成立綜合學校,學生從六歲到十八歲都有,方便接受優質教育,就算在北極圈的學校,他們一樣重視。

極地學校生源
多為移民或難民

 這些極地學校的人數通常都在五十人以下,在斯堪的那維亞半島上,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校採用混齡教學,學校配制兩名到四名的教師,超過五十人的話,全校會有六名左右的教師,如果學生超過一百人,也會採用部分班級的混齡教學。
 就以位在挪威朗伊爾城的極地學校為例,該校學生約兩百名,年齡從六歲到十八歲都有。即使在八月,學生出門還是要戴上毛帽和手套,因為這裡的溫度從來沒有在攝氏零度以上。有時會有北極熊到村裡找尋食物,校方準備了幾支步槍,用來保護學生,學生也必須學習如何在嚴寒的氣候生存,課程包含打獵、尋找安全營地、觀測氣象、如何面對雪崩危機等,甚至要特別注意,不要被其他獵人誤認成極地的野生動物,否則誤殺的機率比受到北極熊攻擊還要高。
 有趣的是,這小鎮上的學生全都是來自其他國家,包含俄羅斯、泰國、敘利亞、智利等國家的移民,共有十三個國家的人來這裡工作。通常會在這裡工作三年左右,再到大城市找工作機會。因為學生人數少,也不知何時會離開,學生間更要互助合作。由於混齡教學,很多人都曾經是同學,不像都市學校,學生只認識全校百分之二的人。
 Kalaoja表示,芬蘭的極地學校,也是由多種種族構成,尤其近年,移入許多難民與移民。對學校來說,文化差異並非問題,因為差異化的混齡教學在芬蘭已經有三十年以上的歷史。

芬蘭混齡教師
善用多種教學法

 由於極地的學生人數少,班級氛圍如同家庭,年紀小的會向年紀大的學習,而靈活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可以在較難的單元調整個人學習速度。根據多年學生學習成就比較,極地混齡的學生並沒有比都市分齡的學生差。在混齡教學上,芬蘭教師善用各種不同的混齡教學方法,長時間觀察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彼此信任關係,芬蘭目前混齡教室的比率約占一成六。
 根據另一名芬蘭學者Hyry-Beihammer表示,推動混齡教學除了可以減少學校原有規模的支出,同時也不會減低學生的學習成效。
 在芬蘭,混齡班級的教師需要熟悉至少四種不同的教學方式,第一種是混齡平行結構法,在教同一科目或主題時,分成兩組,彼此面對不同方向,教師教完這組一個單元後,讓他們自行練習,之後到另一組進行教學,結束後同樣讓學生練習,不斷反覆,於同一學科中進行差異化教學。
 第二種是課程交錯的混齡教學,同時間內,有不同小組各自獨立研究不同科目,教師在各組之間流轉與指導,主要讓學生自主與互助。
 第三種是螺旋式的混齡教學法,教師先說明這堂課中低年齡學生必須學會的基本概念,高年級學生依據這些基本概念加深加廣,並顧慮每個學生學習速度的不同。在這段時間內,落後的學生有很多機會和學習強的學生請教。
 最後一種是全班共同混齡學習時間,發揮更大的互助合作活動,像是運動會、戲劇等。
 Hyry-Beihammer認為教師大約要經歷六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熟練混齡教學,熟悉不同階段的學生發展,記錄學生的學習狀況,備課時間也會比其他學校久。但是熟練後就會更輕鬆,和學生的關係更好,學生也更愛上學。
 Hyry-Beihammer表示,混齡班級的學生都很忙碌,他們有很多事要做,但總是要到最後一刻才願意回家,他們超愛學校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