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至
少子化趨勢下,各級學校生源大幅減少,但唯獨實驗教育逆勢成長。教育最新統計顯示,實驗學校校數從104年的8校,成長至108年的79校,5年成長約10倍;參與學生數也從104年5331人,提升至108年1.8萬人,成長2.3倍。
立法院於103年11月通過實驗教育三法,實驗學校有成為國內辦學新趨勢。根據教育部統計,實驗教育學生在各就學階段的分布,以國小占約6成8,共1.2萬人參與,國中占約2成,高中階段比率較低占1成1。
政大教育系副教授鄭同僚表示,實驗學校校數、及參與學生數大增,主因是家長態度的改變。一般學校因適用課綱,往往書商已設計好課本、測驗卷等;但在實驗學校,教師要自己花心力備課、自製教材,「這對家長來說是很大的吸引力,會覺得孩子能接觸到更有活力、更用心的教師」。
但鄭同僚說,隨著108課綱上路,不僅實驗學校,一般學校也要加強創新、翻轉課堂。他認為,未來的家長不會再「只光看體制」,實驗學校的教師若僵化,競爭力也可能弱於一般學校,關鍵還是在於有無積極的教師帶領孩子成長。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謝國清表示,近年有愈來愈多家長傾向創新教育方式,不少學校掛上「實驗教育」招牌,招生立刻回暖,也導致愈來愈多學校跟進轉型實驗學校。他也觀察,近兩年又以「雙語」實驗學校蔚為風潮,大多標榜有外籍師資、英語授課等條件。
但謝國清說,多數實驗學校性質為公辦公營,學校雖轉型為實驗教育,但師資仍是原有的教師,教學理念、方式不一定有大幅改變,導致孩子還是接收傳統的教育思維,籲教育部應嚴格審查各校實驗教育計畫,且有抽查機制。
此外,108年全台共有79間實驗學校,其中就有25間為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學生數也從105年587人增至108年有1640人。原住民族實驗學校大增,主因是山地區域受少子化影響更加劇,偏鄉學校須發展特色辦學吸引生源,轉型實驗學校為主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