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在我心中,有一所理想的學校】-訪問磊川華德福實驗教育學校 林玉珠校長

發布日期: 2019-01-01  /  System
「在那兒,親師生徜徉在豐富而美麗的大自然裡,孩子歡喜地遊戲、熱情地工作、專注地學習⋯⋯在我的心中有一所理想的學校,讓我充滿了付出的衝動。」這是磊川華德福林玉珠校長所做的詩《在我心中,有一所理想的學校》,也是她對磊川的教育圖像。

然而,完成理想的路上總是坑坑絆絆,從家長對孩子學習成效的擔憂到教育理念的不盡相同,老師、家長、學生,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主觀的看見。面對挑戰,校長年輕時曾經想過的墓誌銘如是寫著:「在這裡躺著的是一個勇敢的鬥士。」即便困難橫阻,也想辦法跨越。



「在那兒,親師生徜徉在豐富而美麗的大自然裡,孩子歡喜地遊戲、熱情地工作、專注地學習,教師奮勉教育實務,陪伴孩子鍛鍊身心靈的智慧,家長滿足而沁恩,無私的為未來世界貢獻利基的力量。在我的心中有一所理想的學校,在那兒,天、地、人匯集,成家聚社,形成力量,人類的演化再次啟動,人類奮力地執行天命,老者閃亮智慧,壯者執掌世界,少者孕育潛能,白天工作,晚上休息,愛的感覺沈澱,新的夢想興起。在我的心中有一所理想的學校,讓我充滿了付出的衝動。」這是磊川華德福林玉珠校長所做的詩《在我心中,有一所理想的學校》,也是她對磊川的教育圖像。

在台灣辦華德福教育即將迎來第二十三年,人生能有多少個二十年,林玉珠校長為華德福教育貢獻漫漫歲月,問她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持她一路走過,她說,「我從小就很喜歡挑戰性的工作,進入教育後,覺得非常挑戰。一路走來遇到蠻多困難,但很有意思,我喜歡這樣的挑戰。」林校長笑談小時候最喜歡慢慢拆開已經打結的毛線,從混亂中理出頭緒。

磊川剛起步時,經過一段混亂,走過一年多的時間,家長、老師之間開始出現不同的理念,溝通上出現困難,兩三年之內,家長、老師、孩子陸續出走,小學的人數一度從七十人掉到僅剩二十多人。「最主要的差異是大家對於華德福教育的圖像是不一樣的。」校長林玉珠說出她當年的觀察與領悟。大家在華德福領域都是新手,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主觀的看見,產生分歧後,彼此間的關係變得很緊張。現在,磊川面對任何意見上的不同,都強調共和制而非少數服從多數。彼此有不同想法時就要去了解,有不同意見時就要傾聽,盡力取得共識,期待在合於兒童發展的前提下,同時滿足家長和老師需求。

華德福針對兒童從幼兒園階段到小學的連接和一般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不同,華德福強調漸進的銜接,所以華德福的孩子在小學三年級時才會真正走完所謂「幼兒階段」,從遊戲導向進入到工作導向。這樣的課程設計會讓孩子看似在學校都在玩,沒有具體的學習成果,家長的憂慮與擔心想知必然。面對家長的不放心,林玉珠很慶幸這一路有許多很好的老師陪著磊川走過,在大家有疑問時能及時解惑。領著團隊的老師們,林玉珠說一切堅持的力量都是因為自己心中有很清晰的教育圖想,才讓她能夠在懷疑與變動中堅持著,一路走到現在。

磊川有自己的十二年課綱,一切的源頭都起因於當年第一次流失這麼多的學生。「後來我們認識到,經歷挫敗的時候,我們應該低頭做事,所以把很多精力都放在校內工作。」林玉珠回憶起當年是如何從容看待挫折。磊川的課綱期待能夠整合成真正落實、本土化的華德福教育。最初辦學,家長們最常問的一句話就是,「課本怎麼都是外國人的故事,能不能夠本土化?」面對質疑,林玉珠有自己的堅持,「當我們要有一個新的教育,應該要先做取經的工作。如果沒有深入一個東西就本土化的話,會造成未來的膚淺跟困擾。」於是,磊川的第一個八年堅持做完取經的工作,隨後才開始從科學教育做起本土化的改變。「真正的本土化,應該是要幫著孩子認識我們的土地,看見我們跟這片土地之間的關係。」這是磊川的第一波本土化。

後來,紐西蘭的華德福老師針對「本土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也讓林玉珠反思本土化的真義究竟為何。實際上,更重要的本土化應該要以更寬廣的角度思考,「人類最早就只會把愛給自己的家人,但是愛應該要有很大的打開,不是只侷限在自己。」所以,從人的本質上去談本土化,應該是要讓孩子具備成為世界公民甚至是宇宙公民的能力,是一個更大愛的本土化。

化解矛盾、穩定課程後,老師們仍持續精進自己。每年暑假,磊川都有課程研習,老師們要報告這一年來她所教的、學生所學的,老師之間互相學習。從前,一位老師只需要兩個小時的報告時間,漸漸地,隨著每年研習課程的豐富度不斷增加,老師們的分享也越趨豐厚,有時半天甚至一天的時間都不夠一個老師分享。透過研習,每位老師都從彼此身上看見了不同的教學風景,互相激發創想能力,於是全校老師開始有了對於磊川的整體圖像,圖像出現後,大家便能清楚自己的位置該完成什麼事,順利運作。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很多華德福的學校都接受了政府的幫助,在學習成本上減輕了不少壓力,但磊川仍堅持選擇私立的模式,校長林玉珠說,他們在接受時代的挑戰,「只要我們做得不好,就會被家長拋棄。」好的教育,如果用公共的資源,確實會讓進入的門檻降低,但伴隨而來的限制也會變多,林玉珠期許自己跟隨著史戴納的腳步,創造一個自由的華德福學校,不要被政府限制著。

在磊川,做好兒童的教育是首要,但他們也同時在做家長教育。磊川伴著家長一起作群我雕塑,讓家長知道他也是學校裡重要的一份子,於是磊川有家長合唱團甚至是全台巡演的家長戲劇,對於華德福課程有興趣的甚至會加入師培的課程,一起成長。

《在我心中,有一所理想的學校》這首詩是林玉珠在六十歲時所寫,她一直認為學校應該要成為一個很好的的身心靈練習場,陪伴孩子鍛鍊身心靈的智慧,每一個人也都應該充滿理想,並且在豐富而美麗的大自然裡面實現這個理想。創辦一所這樣的理想學校,路途總是坑坑絆絆,面對挑戰,校長年輕時曾經想過的墓誌銘如是寫著:「在這裡躺著的是一個勇敢的鬥士。」即便困難橫阻,也想辦法跨越。


製作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朱玉娟
主持人: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鄭同僚
專案執行: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專任助理 陳寧、姜品帆、林靖軒
節目後製:張普熏
【在我心中,有一所理想的學校】-訪問磊川華德福實驗教育學校 林玉珠校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