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讓孩子重新擁抱藝術】-訪問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 徐莉玲董事長

發布日期: 2019-01-01  /  System
藝術教育,是開發孩子的原創。台灣有藝術專長的孩子到了國外申請大學,技術方面一向獲得正面評價,但當問到「為什麼這樣畫?」,台灣的孩子說不出答案。看見台灣囡子在藝術學習的盲點與政策面的困境,徐莉玲董事長決定親手辦一所學校,希望能讓孩子能從創作中說出自己生活環境裡的動人故事,畫出自己的國家、拍出自己族群的樣子。 

藝術教育不僅只於培養藝術人才,更是視野的擴展與美感的扎根,啟動孩子原創的開關,讓台灣也能有自創品牌,不再只是做世界各國設計的代工。



一說到徐莉玲,大家或許會瞬地聯想到中興百貨總經理,但今天要談的徐莉玲跟教育、美學有關。當初,徐莉玲看見了市場的需求,更看見了台灣孩子的需要,於是於2017年決心辦一所以藝術設計為主的實驗教育機構–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

許多台灣的孩子到國外申請藝術類大學,繪畫及設計技術可說首屈一指,但當被考官問到:「為什麼這麼畫?」孩子總是無法回答。之所以如此,或許是因為台灣的藝術教育沒有讓孩子適性學習,才會導致許多初入藝術大學的新鮮人未過完一年,卻仍然走上休學的路。「讓孩子真心發覺自己喜歡什麼很重要。」徐莉玲道對出現階段台灣教育的憂心。

如果問:「台灣的顏色是什麼?」代表台灣政治的藍色、綠色或許會是腦海中浮現的選項之一,但曾幾何時,台灣的顏色僅能以政治立場表現?台灣的藍,可以是藍鵲,台灣的綠,更可以是寶島珍貴的大山。藍綠政治真實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但深刻體會自己的國家、自己的都市、自己的族群後,或許會發現,藍鵲和大山有更多我們自己的故事和情感。而這也是徐莉玲期許學學能夠做到的:讓孩子能夠用作品說出自己生活環境裡的動人故事,而不再只是空泛的技術表現。

學學有40多位師資,大部分是曾就讀國外重點藝術類大學的老師,學學的課程開設有別於體制內學校,徐莉玲說,「我希望他們來開一門自己在國外上的最有價值、有興趣的課。」於是,在學學的孩子有機會上到非常多元、代表性的藝術課程。除此,學學也教孩子金融、財務。徐莉玲曾碰過一個孩子,現在已經利用網路販賣自己的設計作品,這讓她想到空有藝術創意無用,孩子們也需要同時習得行銷、理財的觀念,才能讓他們在未來的路上更順利。但這些課程並非死板的教授數學及公式,而是帶學生讀過一份又一份真真實實的合約,利用真實案例讓學生了解財務。徐莉玲強調,「這些課程都是入門的,我要做的是打開孩子的興趣之門。」孩子對這些有興趣了,自然會更加深入的進行研究和學習,但若一開始就設計了太過艱深且複雜的課程,或許會讓學生退避三舍,反而放棄學習。

談到興趣,徐莉玲憶起自己兒子的求學經驗。當時,自己的孩子就讀學校資優班,每天的親子關係落入了:「你今天考試如何?明天要考幾科?」的提問循環,且這些「關心」都只和考試有關。兒子從前喜歡玩音樂、攝影,上資優班後也因為每天成堆的考試不得不割捨時間來唸書。長久下來,徐莉玲發現孩子過得越來越不快樂,於是在去年成立學學後,讓兒子也一起,在學學快樂學習自己想學的。

孩子進入學學後,徐莉玲發現孩子之間互相學習的動力非常強大。學學的孩子臥虎藏龍,有人懂攝影、有人非常會插畫,有人在時尚的課表現突出。學期的課表正式出爐前,學學會調查孩子想上些什麼課,各個孩子所寫的「第一志願」一定會出現在學期的課堂中,並且將該堂課填寫為第一志願的孩子會在課堂上擔任小助教,協助老師指導同學,這樣的作法不但讓孩子能夠互相幫助,更讓擅長該領域的孩子能夠在課堂上有更多責任感,培養領導力。

有一個高三加入學學的孩子,對藝術、繪畫沒什麼特別專長,但對哲學、社會議題的思辨非常感興趣,孩子本來挺憂心,但徐莉玲一聽便說,「太好了!很多設計的背後其實就是要解決社會的問題。」於是,這個孩子進入了學學,擔任了哲學課的小助教,更在這學期的成果發表會上展現了他的整合、跨領域能力。

這個基隆來的孩子,阿公在基隆開小茶店,成果發表會這天,他把阿公喝茶的工具全部帶到會場來,倚靠著展場的玻璃佈置擺設了一個茶席。但這樣也些單調,於是他決定要在玻璃上畫上兩個人點綴。在畫這兩個人之前,他想到了班上有一位非常會畫畫的同學,於是去找他,「我知道你畫畫最厲害,我想畫兩個人,你幫我畫。」除此之外,他也把自己的先前的油畫作品貼到玻璃後的走道牆上,這是空間設計課的老師給他的概念,「我要讓大家從這邊透視過去,看到這幅畫」。這個對藝術沒有特別專長的孩子在進入學學之後,記住了空間設計課的老師曾經告訴他的,並活用在成果發表會上,不僅如此,他還清楚的了解身邊同學的專長,懂得整合人才,共同成就一個完美的作品。這個孩子在學學短短六個月爆發的力量如此驚人,在成果發表會上驚艷了大家。

辦學路上,有甘也有苦。辦學前,很多孩子面臨課業與藝術學習的雙重壓力,在體制內的學校,不僅要照顧好國、英、數等學科的考試成績,更要花時間練習藝術創作,這般壓力若是讓成年人來承受,也是不小的負擔。因此,徐莉玲很慶幸自己辦了學學之後,能夠看見孩子們重新擁抱藝術,繼續懷抱著天賦在夢想的路上努力。但培養了這些優秀的藝術人才後,國外的大學紛紛前來招手,這本該是件好事,表示辦學相當成功,但眼光深遠的徐莉玲卻滿是憂心。「我們培養了這麼棒的人才,如果都到了國外,漸漸地,這會減少他們對台灣文化吸收的機會。」徐莉玲更想保留的,是台灣的最美的文化、故事。


製作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朱玉娟
主持人: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鄭同僚
專案執行: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專任助理 陳寧、姜品帆、林靖軒
節目後製:張普熏
【讓孩子重新擁抱藝術】-訪問臺北市學學實驗教育機構 徐莉玲董事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