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專訪餉潭國小|2021嘉年華|系列文章6

發布日期: 2021-06-21  /  System

2021課程展專訪: 屏東縣餉潭國小

簡介

 
  • 地理位置: 屏東縣新埤鄉,角鴞的故鄉。

  • 教育理念: 每位老師都是孩子的典範。

  • 受訪師長: 林秀英校長、吳丁文執行長、陳寶蓁老師

 

 


 

Q1:這次參與嘉年華,想特別介紹哪一堂課?

#品德茶文化 #奉茶 #這是一堂讓許多家長都流下淚的課

 

品德茶文化,學校從107年度剛轉為公辦民營型態,基金會的執行長希望教育學生成為品德健全(含:智、德、仁、孝)的人,因此也納入學校的課程設計裡:一到六年級每一週都安排一節茶文化的課程。

 

(圖片: 品德茶文化課程;來源: 餉潭國小提供)

品德茶文化課程

 

                

Q2: 延續上題,老師怎麼帶?

#在地文化 #孩子的印象 #文化連結

 

先帶閱讀、講解意思,再融入生活中實踐,校長也補充說明此課程如何做文化連結,例如: 有孩子特別畫仙人掌,因為在這位孩子的印象裡,餉潭國小附近的村落,近年來栽種很多火龍果,外型像極了仙人掌。在茶文化中,也會利用在地的植物擺茶席,入茶香,無形中形成孩子對地方文化的想像與美感呈現,藉由孩子自己製作茶帖並且命名,可以發現學生對茶的體會與感動,這是一種很棒的教學。

 

(圖片: 孩子自己製作自己命名;來源: 寶蓁老師提供)

孩子自己製作自己命名02

 

Q3: 執行上有無需要克服的地方?

#全校性課程 #有比較才更認識在地 #我們是小茶師

 

要帶學生與他校學生學習與交流是一種挑戰,我們需要先培訓學生,如: 規劃行程,由學生參與行前的規劃與聯繫。學生的行前準備如:茶席整備奉茶禮儀及茶偈語等,要夠純熟,才能和其他學校交流與互動。

品德茶文化的學習課程分年級教授,一到四年級各有不同的學習任務,四年級增加外國的茶文化學習,五六年級時我們很希望能實踐對茶有更深的認識與尋訪,因此規劃結合單車畢業旅行的活動,繞過恆春,抵達滿州,親自品嘗港口茶。滿州港口茶有個特色: 有鹹味,跟其他茶種不一樣! 我們期待孩子可以了解屏東特有的這段茶歷史,在孩子畢業前,也讓他們到南投來趟茶文化之旅,比較各地的茶種有何不同,藉此讓孩子反思屏東的在地特色。

這是全校的課程,利用跨領域的主題設計融入在各個課程當中: 以茶文化為主題貫穿一次的旅行,規劃行程的部分結合社會課的地理與人文素養,騎單車則是藉由體育課的體能訓練等,讓學生在六年級時以整個學年度投入相當的時間與心力去籌畫。在畢業之前,作為餉潭國小每一位小茶師的實踐之旅,扎扎實實且充滿意義的完成這六年所學的茶文化、茶精神與茶道。

 

Q4:在課程執行中,有無令老師印象深刻的學生反應?

#能動能靜 #做一個常被孩子感動的老師 #靜心練習的影響

 

寶蓁老師分享: 三年級的學生非常活潑好動,有一次引導『靜心練習』,全部的孩子卻都能夠聽從我的引導,專注靜心,令我覺得非常感動。 4/25全校教師帶著高年級的小茶師到嘉義縣瑞峰國小交流『無我茶席』,學生必須起身走位,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卻需要仰賴全員互相配合,孩子們在展現時動作很一致,我又再次被孩子的成長感受大大的撫慰與欣喜。

 



(圖片一、二: 無我茶會;來源: 寶蓁老師提供)無我茶會01


 無我茶會02

 

(圖片三: 無我茶席學習單;來源: 陳寶蓁老師提供)

無我茶席學習單

補充: 靜心練習怎麼做? 步驟? 

茶道以『靜心』為主,希望能夠帶到課程當中,因為靜下心來才能有好的學習。我試過用動態與靜態兩種方式,先播放輕音樂,再引導靜坐,他們之前學過靜坐,因此我會以提醒為主:「要注意什麼?」 一步一步做,配合音樂,課程開始前靜坐約3-5分鐘,我會留心並指導學生的坐姿,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可以做得很好。除了指導,我也告訴孩子靜坐的好處,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慢慢受到影響。
 

Q5: 可以請老師談談如何帶孩子準備茶席嗎?

#天氣是關鍵 #境教 #美感教育
 

準備茶席的過程中,我會和學生談人跟土地、人跟人之間的關聯,也融入學校周邊環境的境教。學校真的很美,所以只要天氣許可,我會帶著孩子們到校園各個角落擺茶席。但執行上還是要考慮到天氣,冬天會比較常帶他們出去,因為那時的太陽不會很大,不然學生會覺得很熱而無法接受。我會邀請學生一起布置茶席,請學生一起幫忙,孩子都很樂意幫忙與收拾。

學校安排3-4位老師做茶文化的專責課程,在和學生合作當中,老師扮演很重要的角色,透過詢問孩子:「你們要怎麼做?」把茶席融入美感教育,我們的老幼共學、家長志工也會投入茶文化課程裡,無形中讓整個社區與在地茶文化、品德課程可以做連結。我們在親子日也會跟家長做這些課程設計上的溝通。


茶道課01茶道課02茶道課03

Q6: 在共備前期,有哪些滾動式修正的地方?

#奉茶奉上的是滿滿的心意 #期待 #會落淚的感動

 

107學年一開始以全校混齡教學學習茶文化,現在則改為一年級一堂課。

 

校長認為:『奉茶』更重要,不在茶的名貴,而在孩子的心意。餉潭的孩子有很多來自隔代教養,多半的家庭狀況也不甚穩定,但家長都有共同的期待,他們很希望可以看到孩子學了什麼? 於是,我們讓孩子在學校學茶禮儀,有機會也促成讓孩子真的向照顧他們的尊長(可能是阿公、阿嬤)奉茶,而透過家長的回饋,他們是真切的感動,我們也看見茶文化的教育在生活中慢慢發酵著,就像茶一樣。 

 

照片
 

(圖片一: 奉茶。來源: 餉潭國小提供)
 

奉茶

(圖二: 孩子的感謝卡;來源: 寶蓁老師提供)
 

孩子的感謝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