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參訪紀實|實工培育專案|宜蘭內城國中小

發布日期: 2020-11-20  /  System

【第三屆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 學校參訪紀實】
 

☆ 11月13日第三屆政大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在週五整天來到宜蘭內城國中小進行參訪及觀議課,由於本屆學員中1/3是有教師證的公立學校教師。因此中心的教育理念與哲學課程中的學校參訪,也會安排至具有實驗教育理念精神的公立學校進行觀議課。今年適逢疫情許多學校面臨中心學員有將近30位要入班觀議課的問題,都很不容易協調開放,非常感謝劉獻東校長在今年六月臺灣疫情稍微降溫時,熱情地協助中心聯絡相關參訪以及學校與社區連結的在地行程。

官方臉書完整圖文: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xperimentalEducationCenter/posts/1555327174652839


☆ 一進入校園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草地、鞦韆和水上圖書館,因為學校重視閱讀,因此將圖書館蓋在一入門的迎賓大道上,進入館內需換上拖鞋,環境明亮舒適,希望孩子們能喜歡在這裡閱讀;在一早校長進行完學校理念與課程設計發展簡報後,一行人坐著內城社發展協會的特色亮點「鐵牛力阿卡」走讀內城社區,從鐵牛力阿卡的司機伯伯(許多幾乎是爺爺的年紀)口中了解到這鐵牛車原是早期宜蘭在地農民由先生載著太太壓著一包包的農作收成運送至宜蘭市區販賣交易的交通工具,以時速20-30公里的速度,我們在滿是水稻田的宜蘭農村風景中慢慢朝著市區前行別有一番鄉村的特色風味,途中停了幾個景點介紹在地養殖、水域文化與昆蟲生態館等了解到社區從102年開啟發展的「農村再生計畫」。


☆ 因為內城國中小的併校催生也是從102年開始,並與社區發展協會關係密切,中午特地安排了發展協會總幹事跟我們學員們分享學校與家長、社區共創共榮共好的發展歷程,成為一所內城的社區學校。學校將學科學習統一排在每天上午,下午則是各種特色與社團課程、跨域課程的時間,部分課程例如國小階段的社區小公民、以及國中階段的應用學科如健體、綜合、藝文等課程會結合社區活動如:帶學生去社區為老人送餐關懷、以及讓學生參與社造、採訪文史等課程活動,社區中有一整片稻田菜圃也都是學生的社區戶外學習場所。聽著校長與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一內一外不同角度的簡報,看到的是學校與社區共構發展,用了八年的時間合作共好共同經營、共創農村社區與教育新風貌,簡總幹事說當時(102年)的內城國中小一年級只有四位留在原戶籍,直到目前學區內有九成學生是在戶籍內,翻轉了過去一車車將學生載離社區與學校,到現在轉變成一車車的學生載進社區與學校成為滿額學校,甚至許多家長島內移民入住社區。校長說:學校透過專題、主題以及戶外體驗探索教育課程,讓學生混齡學習培養團隊合作能力,校內國中階段學生升學比例為三成五,六成五學生畢業是往技職體系發展。


☆ 下午觀議課學員分三組,觀察了知識類-社會,應用類-在地人文,以及工具類-童軍三類課程,校長說希望全校老師們上課不要講超過15分鐘,將課程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活動探索與體驗學習,我們看到每位老師在一堂課程的時間中,有多元變換的教學活動與情境設計,課程中師生關係親近而融洽,下課鐘響時許多學員們都發現,多數學生仍停留在剛剛上課時老師設計的課程情境中,不管是繼續思考的神情或是想要繼續完成學習活動等,也因此,在最後議課座談時中心執行長與學員們也都提出可以考慮取消學校鐘聲,避免打斷學生學習思考的建議,也讓我們看到校長所說的即使孩子們生病發燒了也不想要請假錯過學校的學習,學生們都樂於學習。


☆ 目前內城國中小因為部分分校在起初轉型規劃時即因為某些行政因素,未參與在今天參訪的國中小的實驗教育課程發展中同時轉型,未來校長期待內城國中小能發展成為一般公校與公辦民營學校之間的第三典範的公辦公營實驗教育學校。


文字紀錄:陳嫺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