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一個豐富的生態系|生命對話與探究:生命正能量探索與增強

發布日期: 2019-10-03  /  System
本週的生命對話課程,由《樹之歌》和《關係的存有》兩本讀物來談談關於生命中的「正能量」。
 
生命對話與探究:生命正能量探索與增強01

《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樹的詩人哈思克  (David George Haskel),以精微細膩的文字寫物寫景、也寫出人與萬物的連結。

哈思克反覆造訪了位在世界各地的幾種樹木,去傾聽、凝視與探索每種樹木與蕈類、細菌群、與其共生或將之毀滅的動物,以及其他樹木之間的連結,並展現人樹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像是安大略省的膠冷杉以及亞馬遜的吉貝樹,儘管生長於看似天然之地,卻深受工業發展與氣候變遷的影響。哈思克也透過了那些生長在看似毫無自然氣息之地的樹木,如曼哈頓人行道上的豆梨、耶路撒冷的橄欖樹,說明了自然其實無所不在。

他說,樹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它們向我們展示了如何融入自然的網絡之中,並且繁榮茁壯。樹根會藉由土壤傳送出化學訊息,與鄰近的蕈類與細菌溝通。小樹枝擁有對光線、重量、熱度以及礦物質的記憶。葉子裡的植物細胞會釋放出飄散於空氣中的氣味引來愛吃毛毛蟲的昆蟲。哈思克特別關注來自樹木或包圍樹木的聲音;每種聲音都訴說著樹木與其他生物間動人的故事。

《關係的存有》:超越自我、超越社群
肯尼斯·格根(Kenneth J. Gergen)是國際知名的美國心理學家、後現代社會建構論的主要奠基者與倡導者。在本書中,他對這個啟蒙時代以降的個人主義傳統提出異議,認為我們必須超越將「個體人」視為知識起點的理論傳統,因為我們正在承受它的知識所帶來的現實苦果。

格根為讀者開拓了另一種視野,反轉、淘洗既有的觀念,帶大家重新認識「關係」的優先性:從本質上來說,關係才是知識建構的場所。主體的知識、推理、情感和道德是在以關係為中心的情景中產生的。主體間的相互溝通和影響非常重要,知識的發展是一種社會現象,並且只有在溝通中產生意義。關係的歷程先於個體。

《關係的存有》是將心理論述還原到關係場域的反思之作,其脈絡交織作者個人生活故事的夾敘、思想理論的對話,亦有當代公共議題的探討――從人際關係、社群生態、教育學習、心理治療、政治文化、世界體系到靈性領域的存有網絡。肯尼斯•格根捨棄艱澀的學術書寫,採取「多態語氣」的寫作方式,以各種體裁的交織拼圖本書,避免意義僵固與封閉,積極朝向開放的新領域,邀請讀者在閱讀中產生各種嶄新的聯想與意向,並認出我們的自我,是如何被我們設下的障礙阻絕於關係存有之外,進而引發有生產力的意義共創行動。
 
生命對話與探究:生命正能量探索與增強02


唐爸與學員們的讀後感想
《樹之歌》
學員分享到:「讀完這本書後,我回想到曾經在美好山水中生活的情景,想起大自然總是那樣溫柔的包容所有事物。」

在科技世代生活的我們,享受著便捷與快速的時候,總是忘了全球環境正在遭逢大變化,同時生物多樣性也正大量的喪失。就如同學員所分享的,大自然總是那樣溫柔的包容所有事物,所以我們更應該走進他所在的生命大網裡,與他共同分擔辛苦,學習聽見與回應自然界生命發出的聲音信息。

回應到實驗教育本身,唐爸提出一個概念連結的設想:假如我們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一個生態系,那有狀況的孩子就像一個出問題的生態系,需要被調整。當他們面對來自外在的生態衝擊,像是寄生蟲般的危機時,我們要怎麼去幫助他?

本書所要傳達核心觀念,就是我們要如何取得並闡釋自然界生命發出的聲音信息、以及所有的信息是如何相連而成為一個複雜的生命大網。想幫助出問題的生態系,領略書中所述的意境和技巧是重要的第一步。

《關係的存有》
唐爸:「這本書不是在研究精確的真理和事實,而是探討這個研究對社會帶來的改變和影響。」

不少學員反映,本書剛開始閱讀時會感到卻步,但越往下讀越能進一步探知到作者在不同場域和主題所討論的「關係」。尤其反思到自身所在的教育工作場域,對於「自學生社群」的群體關係甚是有感觸:由於自學生的學生社群通常人數較少,彼此之間的關係特別注重且緊密。細心領略本書後,對於師生關係能有更不一樣的視野。
 
生命對話與探究:生命正能量探索與增強03

課堂的最後,一位學員帶了繪本《我的心破了一個洞》,他像唸故事的大哥哥一樣講故事給大家聽,學員們圍著他團團坐著。那是一個受傷了後再復原的故事。上一堂課討論負能量,這一堂課討論正能量,繪本裡面正能量跟負能量是分不開的,都是我們力量的來源。
 
生命對話與探究:生命正能量探索與增強03
文字記錄:陳馥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