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社會認同感是一個強大的誘惑,保留自身的積極自由是一生的課題|生命對話與探究:勇敢與恐懼-自由與安全的抉擇

發布日期: 2019-08-01  /  System
本週的生命對話課程,由《逃避自由》一書帶我們探討自由與勇氣、生活、實驗教育的連結。

《逃避自由 Escape From Freedom》是哲學大師佛洛姆(Erich Fromm)的名著,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從政治、文化、經濟等不同面向,洞見人類性格特質與社會環境互為形塑的觀點,也針對現代人的意識型態和性格結構,在資本社會與民主潮流下所形成的困境,闡釋精闢的剖析。
 
生命對話與探究:勇敢與恐懼-自由與安全的抉擇01


為什麼我們要先處理勇氣與自由?
被選作第一本指定讀物的《 逃避自由 》,帶我們重新體認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診斷身處在現今社會下而被桎梏的自由之心。唐爸提出了四個面向談我們必須先處理勇氣和自由的積極性:

ㄧ、關於「教育」
在實驗、非學型態等的教育新思潮,強調學生自由的學習自主權和選擇權,然而要跳脫升學體制與課綱就需要先處理勇氣,知道自己要什麼、有勇氣擺脫既有框架是追求自由的關鍵。

二、關於「自己」
雖然近幾年來,台灣的年輕世代已覺醒於追求「做自己」,但在強調「同」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勇於標新立異、不顧他人眼光而致力於自我實現的勇氣在台灣社會中還是普遍缺乏的。

三、關於「台灣」
台灣,歷經了無數的社會運動與政治改革才走到今日的自由民主社會。我們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中受了不少傷、著下了不少悲歌,但正因為提起了勇氣去闖蕩、改變,才能享有今日民主自由的價值。實驗教育也是在民主自由的前提下,才能跳脫出來創建、創新。


四、關於「價值」
我們會用「價值」這個字來衡量商品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更多的時候會用金錢數字的「價格」來斷定。自由與勇氣的價值有多少?用意何在?反觀我們今天身處的自由民主社會與實驗教育場域,就是自由與勇氣顯現價值和意義的所在。它們無法用錢購買、無法被估算,但可以確定的是,在爭取更好的教育環境、社會環境的路上,絕不能忘卻或遺漏。
 
生命對話與探究:勇敢與恐懼-自由與安全的抉擇02


關於自由的討論
在討論書目之於,唐爸與學員們也就書中提到的觀點延伸,在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面向提出許多有趣的思辨,以下節錄出兩個有趣的議題讓大家一起反思:

被支配的民主自由
「我們這個社會看起來很自由,但會不會其實受到廣告媒體隱形的權力支配 ?」學員提出這個問題後立刻引起廣大的迴響,唐爸也同意的確可能有存在這樣的現象。因此,如何培養媒體識讀的能力,並保有慎思與細察的心態也是追求真正民主的關鍵。

在掙扎和脅迫中長大的我們與孩子們
「我一點都不難過」、  「我沒有想哭」  、「我不應該哭」、「男兒有淚不輕彈」、「哭是懦弱的代表」。

像這樣的話,在台灣社會被廣為流傳與認可,甚至被視為一種對孩子教養有方的指標 ; 更或許,現在已長大成人的我們,也是受到這種長久以來的箝制。為了符合社會的眼光和期待,告訴自己必須要符合大人世界的規則,要壓抑、要妥協、要若無其事,然後把同樣的規則再傳授給下一代。

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立下了這樣沒有自由和人權的規則,還持續要求孩子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什麼時候開始的或許已年代久遠、遠難以考究,但能不能還給孩子表達與自主的自由、托社會的框架與期待是我們可以努力去改變的。回推到在實驗教育的觀點,能不能帶給台灣更自由、公平、多元的教育選擇權也是我們可以反思與做出行動的!

保留自身的積極自由是一生的課題,而社會的安全感和認同一直是一個強大的誘惑,讓我們可能躊躇不前,或者不敢跨出步伐。「對自由存在威脅的其實是自己」-- 唐爸提醒我們,勇敢去追、去享受自由吧。
 
生命對話與探究:勇敢與恐懼-自由與安全的抉擇03


文字紀錄:陳馥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