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論壇文字紀錄:分場論壇3-特殊學習需求

發布日期: 2021-09-02  /  System
論壇(特殊學習需求)
 
本場次議程主持人陳嫺霓從生態系統的觀點,邀請到四位與談人分別從家長、特教老師、輔導員、實驗教育資深教師以及地方政府代表的不同角度,談大家如何看待與接應在實驗教育現場中的特殊學習需求學生,希望透過本場次的討論能為您激盪思考出您教學場域中,所服務的特殊學習需求學生真正個別化的教育服務方案。
 
★曲智鑛老師
分享不論是在自己的陶璽工作室或是在無界塾,認為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總是不放棄每一個孩子,善用體制面的特教資源,彈性排課、排除體制內的二元分工系統,進行教輔整合,在無界塾特教老師隨時可以入班偕同,協助班上每一個人,包括一般學生、特教學生甚至是班級導師,為了移除標籤化的問題,在無界塾中不只是特教生,而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專屬的一對一mentor輔導老師,每位學生家長也都有定期與自己孩子專屬mentor老師的晤談,實踐能力為本的差異化教學。最後提醒許多特生家長,實驗教育的父母教育選擇權落實,不僅是逃避體制教育,而應回歸到以孩子為中心的個人化學習來思考。
 
★鍾源欣主任
分享陪伴者生涯學苑服務對象以拒學生為主,發現這些中輟青少年經常來回在醫院與學校之間,協會的背景過去為格瑞思心理諮商工作室,決定突破過去傳統諮商工作方法,由創辦人賴聖洋心理師成立現在的陪伴者兒少生涯教育協會,由個案管理師、心理師、社工師共同合作,工作方式不只是與青少年工作,更需要與學生生態系統中不同對象同步工作,因此也有許多與家長的工作及教育工作者的各種工作坊,整體目標在於協助塑造學生身邊周遭文化中的正向支持系統,讓這些青少年能更好地適應社會。認為輔導學生不應只是在教室裡面,而是以關係為本,希望幫學生連結回學習主場,幫助學生重新與其身邊周遭的系統(包括師生、同儕與家庭)連結、重建學生對關係的信任感,搭起學生心中的連結與支持的橋樑。
 
★鄭婉琪老師
分享學生在羽白群學中的展藝、習飛學群的專題期末成果影片,說明對不同特質的學習者都有不同的學習需求,因而有不同的學習引導,尤其在現代數位時代,希望能拋開傳統老師教學生學的單一學習方式,從觀察與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發展出各種適合學生相應開放的學習方法,並以亞斯及過動症學生為例,說明婉琪在羽白群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能自主學習的方法。也慷慨地分享她常用來觀察孩子的四個向度:1.他關注的為何?2.他訊息進頭腦的方式為何?3.他腦中運轉的順序如何?4.他通常表現的形式如何?提供與會者參考。
 
★宜蘭縣教育處副處長
分享宜蘭縣的特教資源中心組織架構及各項行政支持、鑑定與專業團隊的服務,包括物理、職能、語言、聽力、心理師…等,並特別說明縣內為實驗教育學生會有的跨處室橫向行政連結與資源整合的服務,希望讓所有特殊學習需求的學生都能得到適性教育的機會,營造支持的融合教育環境,副處長特別提及,這些專業團隊的資源整合式服務,只要是縣內老師發覺學生有需要,提出需求主動聯絡資源中心或實驗教育中心,不僅限於正式特生,也會擴及提供疑似生,相關資源連結或支持性服務。
 
當綜合座談大家討論到「何為主場?」或怎樣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時,鍾源欣主任說,就是讓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調去進行學習。曲智鑛老師認為,主場不一定是要在學生現在的學校,學習可以在各樣的環境中發生,這個主場可以依照學生的脈絡及現在狀態重新去創造的環境。鄭婉琪老師說,就是從學習者需求出發,從教學者變成學習引導者,分享她自己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標準,就是「盡量讓自己的腦變成是他(學生)的腦在思考。」而對於系統觀點與資源,婉琪有獨特的見解,認為實驗教育學生選擇了實驗教育,其學習資源其實是更加豐富的,因為把學習的時間拿了回來,在現今的數位時代資源取得相對容易,學生和家長有更大自由與選擇,我們不一定需要舊的系統架構,反而可以跳脫這些舊的,重新發展出一個新的,專屬於自己孩子的工作與學習目標和資源。
 
紀錄:陳嫺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