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快訊

諾瓦國民小學在疫情下的線上課程|滾動報導|2021推廣講座

發布日期: 2021-08-16  /  System
【只要夠精彩,沒有孩子會逃跑!!!】

本次實驗教育推廣講座,邀請到桃園市民營諾瓦國民小學的創辦人——蘇偉馨(以下簡稱蘇董)與諾瓦教師團隊,與大家分享在疫情期間,從幼兒園到國中,諾瓦如何操作線上學習。

(一)諾瓦的課程如何做? 

A: 主題課是把所有領域、分科的國語、數學、自然、社會全部融在一起,合在主題之下。特別是在做線上課程時,主題課程更能凸顯其優勢,諾瓦除了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能優於一般公立學校來做,因為孩子大概從兩歲就進來一直待在諾瓦(補充:諾瓦和一般學校的差別在於一般學校都是每兩年換一個班(低-中-高年級),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一個班級,又要再重新適應、重新交友;但在諾瓦,孩子從進來後就開始生活在一起直到畢業。),和學校、老師的情感都很深厚,這也奠定了線上課程一個很重要的信任與默契基礎。

孩子很喜歡諾瓦,防疫在家視訊上課時間,若還是很想學校怎麼辦呢?

A:  孩子透過各種方式去表達他們想念學校,有人透過翻畢業冊、也有人為諾瓦唱一首歌、向老師許願,請老師幫忙到學校各角落拍照,還有人要求爸媽特地開車載到學校大門口,即便只看一眼都好。
#線上課程是唯一可以解除他們思念的方式。
#諾瓦是孩子心中認定的第二個家

(二)怎麼做主題課程?
A: 舉成語為例,諾瓦老師會先交代時代背景,才去講成語的故事、發生什麼事情,最後結論才點出這個成語是什麼。這才叫做主題式,#注重學習脈絡的完整性,若用分科去講,孩子只會學到片面資訊。 
*主題課程就像固定的行李箱,大小固定,若用分科來裝,只能裝5件衣服,但用主題來裝,可以裝20件。
-
I 幼兒部、國小、國中: 諾瓦如何做線上主題式課程(可參考附圖)
(幼兒部)
#從簡單機械應用到生活中
A: 小楊老師帶的是中班,孩子在學習輪軸、槓桿、斜面後就遇到防疫停課,礙於年紀無法馬上進入到線上課程,因此老師先用照片方式與家長聯絡,循序漸進。同時透過互動遊戲: 折臉的照片,請每個孩子都折一張自己的小臉,並畫上自己的表情,互相猜誰是誰? 之後進入線上課程,起初孩子覺得很神奇,可以從螢幕上看到老師,老師先跟孩子聊天、 關心在家都做了些什麼,也邀請孩子想像若現在可以來學校,孩子想做什麼? 
(線上課需要的準備) 請孩子事先準備好材料,準備: 輪軸、投石器、傳動輪等手作的工具。

#大腦課程
卡咪老師也分享,由於她本身有護理背景,平常會分享身體、COVID-19、如何保護自己等,停課後,卡咪老師開放孩子許願: 1.想聽什麼故事 2. 想知道什麼事情...於是有個孩子就許了這個願望: 想聽身體的事情,特別想知道「大腦」!!!! 
老師們討論後聚焦於想讓孩子知道大腦的什麼? 決定後在籌備課程時,每貼一次孩子的頭像時就會想起孩子一次,因此希望孩子能夠讓孩子學習運動、睡眠、營養等對大腦的影響與大腦實際如何運作。

#燈光音響科學實驗 
老師找相關的實驗影片與孩子分享,家長也很支持,協助孩子把家裡可以用到的材料提供出來做實驗,孩子在做的時候(視訊之前會讓孩子知道明天要做什麼實驗,孩子就會先偷跑XD,老師就會邀請孩子可以跟大家再一起做一次! ) 第一次做可能不順或是材料不夠齊全,孩子或家長可以互相分享怎麼用別的方式或材料完成。

#諾瓦的秘密:用更深入的方式了解孩子
老師會跟家長分享星盤,綜合在學校的觀察去跟家長談孩子的狀況,找出可以幫孩子的方法。 (家族治療的常模: 家庭的背景、價值觀,就可以看到孩子的特性,老師因此可以知道如何幫助孩子) 
蘇董認為現行教學現場有些老師很痛苦、很有無力感,是因為沒有抓到根本,唯有回歸理解孩子的家庭,才能更理解孩子為什麼會有現在的言行與行為舉止。

-
(小學)
A: 主題- 探討台灣地理環境與昆蟲多樣性之關係(以中低海拔為例)
停課前已經認識部分植物,也去過一些地方,轉線上後,低年級教學團隊討論,以拍照或影片作為輔助,看影片、作筆記,老師事先會提供影片給孩子看,視訊時大家可一起討論,老師會善用提問、PPT,並用白板等線上工具,發問題給孩子讓他們去找資料,之後老師整合,再帶孩子做成主題網。孩子會變成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孩子。
*線上課程對小學來講,會讓比較害羞地孩子可以找到自己學習與呈現的方式,他可以自己去做影片等,並邀請全家總動員一起來完成這個功課。
*小孩在線上的時間不要太久: 有些線上,有些變成線下的任務。

#濕地生態與環境的相互關係及價值保護之研究
線上: 會有功課、辯論、討論明天要做什麼。(小組型式) 小孩的回饋很熱情,每天上線會有很多提議。

(三) 小結
諾瓦有主題課,課程之間可以延續下去,線上課程裡面老師只要透過講述或操作,小孩很專心 也很喜歡,不會有小孩逃跑。「在鏡頭後,發現每個孩子的特殊性」,是我們之前實體上課沒觀察到的。
-
文字整理: 林家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