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暑期師資培訓──混齡教育耶拿教學工作坊「當大家圈在一起」
發布日期: 2018-07-31 / System
2018暑期師資培訓──混齡教育耶拿教學工作坊「當大家圈在一起」
[圓圈形座位]
Jaap和Janny各自在不同的教室上課,座位安排卻同樣是讓學員圍坐成兩個的同心圓。Janny說,盡可能讓師生圍成一個圓,彼此都可以看到對方。現在因為學員人數比較多,所以圍成兩個同心圓坐下。通常會坐在外圍的人比較是觀察者的個性,坐內圈的則通常是比較活躍的個性。所以,學員可以隨時交換、調整位置。
[對話]
Janny好奇學員們對耶拿的認識,請大家先做一些分享。任何想法皆可,也可以問問題,希望能聽到更多的問題,並以自己帶領學校的經驗給予方向。即使已經安排好課表,仍可以依據大家的需求進行調整,因此非常希望大家提出想法,「你希望學什麼?」
帶領孩子學習時,教師必須一直問自己的問題是:「為什麼?如何達成?這過程中需要具備什麼?」孩子在學習過程也是按照這個概念去達成。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在耶拿學校每個孩子有記錄自己喜歡的東西、喜歡做什麼事的個人檔案,由孩子自己填寫,這些紀錄對老師去認識學生很重要,當孩子在校學習的這幾年,老師不斷跟他對話,不斷認識彼此。孩子在學校扮演自己想要的角色、問想問的問題,去探索,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找到自己想要學什麼。
[遊戲.對話]
Japp請大家用A4紙做自己的名牌,放在圓圈的中間。接著,請學員展示自己童年時的照片,以及自己班上孩子的照片,回憶自己小時候去學校的時光──當時的學習快樂嗎?有朋友嗎?是否有一位很重要的老師?看著孩子的照片,回想小時候同齡的自己,當時的需求是什麼呢?
學員小團體互相分享照片和想法,接著Jaap讓大家和團體夥伴分享自己現在工作的班級,「若我現在走進你的教室,會看到怎樣的景況?」
分享完畢,學員們拿出學習單工作本,做「如何看待孩子」的想法練習。問題依序為:孩子是…(Children are…)、孩子必須…(Children must…)、孩子可以…(Children can…)、孩子想要…(Children want…)、孩子…(Children…)。從寫下的文字中,可以瞭解自己如何看待孩子。接著,Jaap請大家想一位班上的孩子,寫下她/他的特質,並想一想為何會選擇這個孩子?有好或不好的故事嗎?翻到學習單的下一頁,上面列出許多孩童特質,勾選出與這個孩子相符的。
這活動是為了幫助大家學會怎麼看待孩子,並且帶出耶拿教育最基本的原則之一:認識孩子個體的特質,並藉此與她/他互動、工作。Jaap說,他感興趣的是大家信任孩子嗎?信任孩子代表什麼呢?在與孩子的基本關係中,信任是最重要的。學校以外,你在家信任自己的孩子嗎?但這代表你永遠都對他們說yes嗎?若否,有別的意思嗎?
在孩子眼中,你是在做好事,你做的每一件事,孩子都應該可以認識到你做這件事的意義,而當你糾正孩子,孩子能否認識到為何被糾正?永遠要檢視你為什麼做一件事情,Jaap希望大家在孩子眼中做的事是好事。那,什麼是「好事」?大家必須自己定義。
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影響孩子的觀點,若錯誤批評會有負面影響。每個孩子都必須創造成功,處罰只有在幫助孩子的前提下才有意義,若否,為何要處罰學生呢?每個孩子都需要自己的空間,當我們信任孩子,我們給他空間,相信他會做好,會給他自主的感覺。若孩子沒有成功做好,教師也要傳遞給孩子「我可以幫你」的訊息。
同樣的遊戲,Janny則提醒大家,不管現在是怎麼樣,必須記得自己小時候是怎麼樣。所以我們會有一個「小時候的我」和「現在大了以後的我」,例如小時候很想買自己新衣的自己,怎麼樣都不會覺得那件衣服不適合自己;現在大了後,才知道自己並不適合那件衣服。但是,大人要記得自己小時候的感覺。同時,由於每一個孩子需要學習的方式不一樣,我們要去了解他們的特別之處,要跟他們的成長做連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