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特梭利 培養自主學習與互助社會(107年5月8日)∵∴∵∴
分享來源:https://www.mdnkids.com/speak/detail.asp?sn=6915
文/徐永康(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協同主持人)、鄭同僚(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主持人)
義大利教育學家瑪麗亞.蒙特梭利所創的教育系統,在另類教育中屬於重要學派。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她,將和平理念作為教育的目標,終其一生為人類的和平而努力。
在臺灣,街道上隨處可見主打蒙特梭利教學法的幼兒園,使人們以為蒙特梭利教育是為幼兒園所設計,卻不知道這項教學系統早已延伸到中小學階段。根據二○一二年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教授李雅德的分析,美國蒙特梭利中小學總數,約有四千所,而且接受完整蒙特梭利教育的學生,不論在美國大學入學測驗、自主學習能力與改善社會能力上,都高於一般學生的平均表現。
至今國際上,如音樂家馬友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臉書創辦者馬克.祖克柏,都曾表示自己受到蒙特梭利教育啟發,也致力於蒙特梭利女士念茲在茲的世界和平教育。
成人以身作則
是兒童最好的教育
我們都知道世界和平的重要,但是把和平教育當作終極目標的人卻是少之又少。現今社會上,體會過戰爭可怕的人不多,但在世界各處仍有大大小小的衝突,大至恐怖攻擊、族群戰爭,小至人與人間的霸凌、傷害與攻擊,如果要促進世界和平的理念,蒙特梭利女士認為,這需要從兒童的生活教育開始。
蒙特梭利女士曾經指出,和平教育的基本要件是「將他人的需要,納入自己行為的考慮中」並具體呈現在生活細節內。想要兒童有什麼樣的行為,必須自己先做到,成人的善行是兒童最好的社會教育。
蒙特梭利女士期望教室如同小型互助社會,學生在乎他人的感受,會為對方的福祉考慮,促進友善關係,發展社會智能。
依能力與興趣
發展個人學習進度
以筆者曾參訪的一所蒙特梭利小學為例,該校學生總數僅二十四名,所有學生都在同一個班上課;班上有四名教師,其中兩名負責一年級到三年級;另外兩名負責四年級到六年級;學校上午學習學科,下午則是體能藝術課程。
學生到校後,會自己找地方安靜讀書;九點左右,教師開始說明當天的學習活動,每個學生都有自己要完成的「工作」,而「工作」的內容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
換言之,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加上教師的協助,發展出個人的學習進度,設計一學期的學習目標,並設置各階段的檢核點,確認學生的學習表現,也讓學生檢討反省自己的學習進度。
學生可以自己學習,也可以和不同年齡的學生一起學習。同一個時間內,有的學生學英文,有的學語文或數學,教師會在這段時間內,穿梭在不同的學生群組之間。當學生遇到問題時,不會直接找教師,而是先利用學習教具或資料,嘗試是否能靠自己解決問題,如果不行,再請其他同學幫忙,真的沒辦法時才會尋求教師協助。
充分團體合作
混齡提升學習意願
有經驗的教師指出,混齡班級的學生更容易在同儕之間孕育手足情誼,這在傳統的分齡教育中是很少見的。此外,他們擁有高度學習自主和自信,可以依照自己最快的速度學習,甚至超越傳統學習進度,也比較不會有學習挫折感。這樣有助學生安心學習的方式,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由於蒙特梭利學校的混齡教學成效卓著,使聯合國在協助落後國家的教育系統時,不會因為學生人數過少,或是教師人數不足,而犧牲學生的教育權,積極採用混齡教學,讓每個兒童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就混齡教學的長期性研究顯示,混齡教學能提升少數族群兒童、低學習成就、低社經地位家庭、早期學習挫折學生的學習意願。原因在於混齡課程設計,充分採用團體合作學習,協助他人,而不是單獨差異化的個別競爭式的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