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生的故事:黃岳涵 —自學,使我享受自我挑戰

發布日期: 2020-04-17  /  System
黃岳涵 
圖/黃岳涵 提供
 
      背著後背包,踏著輕快的步伐在交大的校園裡,黃岳涵拿著鏡頭錄影,紀錄著在交通大學令他難忘的場景和回憶,並對著鏡頭向同學述說著即將來臨的道別,他帶著不捨,也滿懷勇氣的語氣宣告他給自己新的挑戰 - 即將離開舒適圈,前往錄取率比哈佛還低的美國Minerva大學1就讀!
 
黃岳涵臉書
圖 / 黃岳涵臉書
 
    
穿梭於體制內與體制外,磨練出適應力
 
黃岳涵從小的學習歷程就像是一場接著一場的異國旅行,隨著不同的學習階段,皆身處不同的場域、體制,這猶如旅行般,多元精彩的學習經驗,也磨鍊出黃岳涵,穿梭在體制內與體制外當中,自在悠遊的適應力。
 
黃岳涵在國小時,就讀於由一群關心教育的家長興學創辦的種籽實小,在種籽強調學習自主性和大自然為伍的環境裡,對他來說,就像是一株幼苗,在有足夠空間和滋養的土壤當中培養出自發性的生命力。
 
岳涵表示,在種籽的時光,對他有許多深遠的影響,其中包含許多創作、實作的學習機會,而老師總是鼓勵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而非只有被動的接受知識,使得往後對於吸收新知的胃口較好,且能有反思與提出自己見解的習慣。而在人際互動上,種籽老師會引導彼此以同理心溝通,因此往後他也容易與人建立關係,懂得坦誠的表達。其中,在充滿大自然的環境裡學習,探索自然裡的各種生命,使他從小就對許多事物保有好奇心,也潛移默化的建構了他對生命的熱情。
 
回歸體制內,樂於發現新的風景
 
從種籽實小畢業的岳涵,在家長的安排之下,選擇從體制外學校到體制內的國中就讀,岳涵形容,那時候就像是從小遊走山林遍野,這會兒準備到城市闖闖的心態,因此體制內的國中生活,有許多對他來說是新鮮的,例如:會有開學典禮、在操場立正站好曬太陽的早晨集會...等等,第一次到體制內學校,就好比是第一次出國旅行,對於本地人來說習以為常的事物,對當時的岳涵來說,卻都是新奇的體驗,他帶著好奇心與探索的眼光,也因此回到體制內學習的他,相當適應,就像旅者總是樂於發現新的風景。
 
岳涵表示唯一和以往不一樣的是,需要待在書桌前面的時間更多了,因此學習模式也要隨之調整,基於從小累積自主學習的經驗,使他很快的能上手體制內的學習要求,並隨之調整自己的學習習慣,也獲得了班上第一名的成績,他也發現,同學們對他也都很好奇,他也會在群體之中帶來新的點子,因此在國中的生活很開心,也結交許多朋友,然而,在體制內國中就讀完一學期後,岳涵決定規劃Gap Year,前往全人實驗中學就讀。
 
全人實驗中學,打破既有框架



“如果有一個學習自由度的評量的話,種籽若是中間值,
那麼體制內國中與全人,會各自在評量上的兩端。 ”
 
岳涵提到在全人的學習,是沒有框架的學習,學校非常尊重學習者的意願和想法,因此有很多時間可以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被規範的。岳涵興奮的說道:“有一次,我和全人的同學,因為有一段空閒時間,我們就直接去山林裡探險,去走沒有人走過的山路!在這段經驗裡,我有所突破,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勇氣,我也發現勇敢冒險,可以打破自己固有的恐懼!在全人的學習,使我更有信心的去突破身上原有的框架。”
而後,岳涵的母親籌辦了赤皮仔自學團,岳涵也結束了他在全人的學習,開啟新的旅程。
 
感謝母親始終陪伴與保持對話
家人合照
 圖 / 黃岳涵臉書  妹妹(左)母親 鄭婉琪(中)
 
岳涵提到母親在學習的道路上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他相當感謝父母,

從來沒有要求他一定要成為什麼樣子,他因而能成為他自己。
 
他認為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父母始終與他保持對話,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討論,
尤其岳涵的母親,總是陪著他學習且保有對知識的熱愛。他說道:就讀體制內國中時一開始對生物科無法掌握,回到家時岳涵便會和母親討論,母親也會跟著一起找資料學習生物,與岳涵一起思考、討論、理解、解題。
 
因為家長的陪伴,一起學習成長,使岳涵遇到困難時,不會退縮,
而是樂於找人討論、想辦法解決困難。
 
赤皮仔,貼近生活的學習
 
岳涵離開全人實驗中學後,來到母親籌辦的赤皮仔自學團,他說 “在赤皮仔帶給我扎實的學習,因為時常會結合社區去實作專題,體驗到知識如何落實成行動力 ”,而在赤皮仔的日常學習裡,不只發揮行動力實際解決問題,同時也非常貼近生活,岳涵提到:“ 我們中午吃飯都是要自己做菜,為了不要吃到太難吃的菜我們會想辦法學會洗菜、切菜、烹飪,而且我們也有自己養雞,所以日常生活裡處處是學習,午餐也能是一門學問。”
 
挑戰會考,自我鍛鍊 - 深化學科能力
 
在赤皮仔的學習,岳涵除了從生活中學習,將學習的知識化為行動,也在主科課程當中,發現自己的學習熱情是在數學與自然領域,因此他決定給自己一個挑戰 -- 參加會考 ,希望能藉由參與會考,深化學科上的學習,因為他認為,不管高中要申請個人自學還是回到體制內,這些學科知識都還是要具備的,因此給自己設立明確的挑戰目標,並專注的全力以赴!而父母也始終尊重與支持他的決定。
 
岳涵提到,準備會考的期間,他也在鍛鍊自己的自律能力,時常會在圖書館或是赤皮仔靜靜的念書,並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不斷練習、挑戰更難的習題,而在這個過程,也累積了成就感,最後實踐自主精神與自我挑戰的岳涵,考上了體制內國立高中的環境科學班。
 
成長,是不斷將自己踢出舒適圈!
 
來到國立高中的岳涵,因學校離家遠,因此寄宿在媽媽的朋友家,是一個台德家庭,同時他也向寄宿家庭學習德文,再次重回體制學校的岳涵,同樣帶著新奇的心情探索,並在學校和同學一起開創好玩的事物,岳涵提到人際關係的建立,是他能協助自己快速適應新環境的關鍵能力,從小的學習環境,使岳涵樂於敞開心胸分享、與人交流,也很喜歡認識新朋友,因此每到一個新環境,都能很快的結交朋友,一起學習並開展好玩的事物。
 
與朋友出遊
 圖 / 黃岳涵臉書  與朋友們出遊
 
在國立高中待了一個學期,仍然保持品學兼優的岳涵,感覺自己也逐漸舒適、安穩在這樣的學習環境,然而,學習的自發性仍不斷在岳涵的心中發酵,他渴望自己能找出自身的特色,希望自己的學習不僅限於學校內,能開展學校圍牆以外的學習,雖然捨不得同學,但是他決定再次將自己踢出舒適圈,給自己挑戰 --申請高中自學。
 
與自學生籌辦活動 
圖 / 黃岳涵臉書  與自學同學籌辦活動
 
岳涵高中自學的兩年,鑽研於自己熱愛的數學與物理,且遇到了兩位啟蒙老師。
 
數學領域,岳涵表示是去一門由台大教授開設給高中生的大學入門課,名為『數學潛水艇』,這門課程雖艱深,但是老師授課方式有趣,使他對於大學所學的知識內容更加好奇,並覺得數學非常好玩,能不斷挑戰自己的固有思維 ; 而物理學領域,岳涵找到一位法國老師,他是一位退休的工程師,這位老師能將物理知識活用並帶往深度的探究,這位老師用英文授課,於是岳涵也同時間學習英文、鍛鍊英文口語能力,也找了自學夥伴一起參與共學,每週與這位老師學習物理。
 
兩年扎實的自學安排,岳涵回顧過去準備會考的經驗,在那段期間自己專心一致、自律並快速成長,以及自學過程中有機會提前體驗到大學裡所學的內容,他渴望能學習更加專精的知識,因此他決定再次給自己挑戰 - 參加學測 !
 
岳涵說:“我覺得不管是參加會考還是學測,都很像是把我腦袋裡已經學會的、有的,散亂的知識,建構出一個個系統化的抽屜,分類、存放,並不斷地拿出來更新、整理再放回抽屜,最後這些抽屜裡的知識都會變得清楚且整齊。所以參加考試對我來說,我把它視為成長的機會,而不只是考試,所以心態上覺得不會費力,反而我很享受這份挑戰。”

 
自主學習就像肌肉,要不斷鍛鍊才行!
 
交大數學系教室
 圖 / 黃岳涵Medium 攝於交通大學數學系教室
 
不斷樂於自我挑戰,並在過程中百煉成鋼的岳涵,來到了國立交通大學數學系。
 
來到大學的岳涵,摸索著大學課堂中的學習風氣,並努力實踐自主學習,且在部落格上紀錄著自己的學習體驗與反思。岳涵認為,如果學習只是一昧地想追上進度,在一知半解的狀況下繼續下一段知識,其實是相當危險的。特別是會影響到對未來幾年的學習與工作,因為學習是累積性的,但是因為很難察覺累積程度,所以也要設計習題完成度,等可檢驗的指標來檢查自己的學習深度,他提到像是:Active Recall、錄音記錄自己所學、費曼學習法,都是可以用來測量學習深度的方式。
 
岳涵用心的紀錄著自己在大學裡的學習實驗,什麼方法可以使學習發揮最大效能?
 
“ 我意識到,其實可以透過自己的預先準備,讓上課發揮最大的價值,具體的方式是:先自修內容,對該堂課已經有一定的掌握與理解,把上課當做複習,也在上課時完成作業,中間會發現自己不了解的地方,剛好在上課補足。有餘力的話,再下課時把所學寫成結論式筆記、教別人。要做到這種結論式筆記,其實是需要在課堂上學到老師切入主題的方式,才更容易做到的,光是自己讀,在統整部分都常會比較吃力。
原本是:上課+學習+理解 > 練習與解惑> 回顧
調整成:學習+理解 > 上課+練習與解惑 > 回顧
這是我下學期想挑戰的方向,雖然高中時就開始大學式的學習,但對我而言,
自主學習就像肌肉,要不停鍛鍊才行!”
 

Minerva schools 臉書粉專
 圖 / Minerva Schools 臉書粉絲專頁  
 
在大學裡仍不斷自我成長的岳涵,再次將自己踢出舒適圈,前往Minerva就讀。
岳涵一路的學習歷程,就好比一場又一場精彩的異國旅行,他也擁有旅者所具備的特質:勇氣、冒險精神、行動力以及開放的心,使他每到一個新的環境,都能如魚得水,以嶄新的眼光探索眼前的風景 ; 然而,岳涵也始終勇於離開舒適圈,不斷給予自己新的挑戰,自我鍛鍊並享受其中!
 
註1:  Minerva School :為新型態大學,以線上學習與旅居各國實作專案、強調批判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等創新學習型態,於二〇一四年開始全球招生,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菁英學生熱烈報考,錄取率二‧八%,比哈佛綠取率還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