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實驗室】-訪問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 吳淑敏計畫主持人

發布日期: 2019-01-01  /  System
「教育,可以實驗嗎?」這是很多人對於實驗教育的疑問。但在桃園,有一個學習的實驗室–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在那裡,孩子們的點子彼此碰撞,產生化學反應,把所學的知識,動手實踐。

由吳淑敏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從106年開始招生,實驗室與桃園國中合作,結合時下最夯的資訊科技,讓學生在這裡實作、發明,甚至是架設一個實際的電商網站,成為網路商家。

吳淑敏教授說,「探究,可以從廚房、從家庭開始。」父母跟著孩子一起發現平凡事物背後的小細節,讓自主學習,從家裡開始。



於106年6月19日開始招生,由吳淑敏教授主持的桃園市的自主學習3.0實驗室將實驗教育與課程創新精神融入既有教學體系,為自主學習的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平台,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在特教系任教,專長是資優教育的吳教授是桃園人,同時也是桃園國中的畢業校友,這段意外的巧合讓桃園市政決定與吳教授合作,一起聯手打造桃園孩子的學習基地。

之所以稱為實驗室是因為吳教授希望將資優教育在體制內無法做到的事情,在實驗室裡做,和孩子們一起實驗未知卻精彩的可能。在台灣,資優教育不希望被界定成是菁英教育,用來劃分誰是資優,誰不是資優,而是希望能夠找的每一個孩子的資優面,在不同的智能上,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資優的。「所謂資優,就是有中等以上能力、有創造力跟工作的熱誠,這三者的交集就是資優。」吳教授如是說著。而和一般實驗教育的名稱比起來,「3.0」實驗室這個名字很特殊,其實就和網路進程有現在的版本進化,從臺北市自學方案推出,到我民教育階段準則通過,一直到現在實驗教育三法的施行,實驗教育大致上走過了三個不同的重要時刻,所以稱為「3.0」實驗室。

實驗室的學生們分為三類:一般會員、進階會員、學員,這裡的課程並非只給青少年的孩子上,只要你對學習有好奇心,想要認識不同領域的知識,你都可以是學生,都可以在網路上加入會員,申請來上實驗室的課程。任何有心想要子主學習的學生,實驗室都非常歡迎。
課程也分為三類:自主學習的探究性課程、經典專題講座以及媒合到他校(大學)的旁聽或選修課程。以學者G. Betts提出自主的學習者模式為模型,3實驗室希望能依照定向輔導、個別發展、充實活動、專題討論、深入研究這五個階段引領自主學習的孩子們一步步穩定成長,從自我學習者慢慢長成知識創造者。探究性課程採取混齡教學的方式,讓不同年齡的孩子能夠互相學習,激盪不同視角的想法,課程也相當注重實作,並非只是知識理論的傳授。以經濟學這堂課而言,老師會在每學期安排一個經濟實驗的主題,讓學生扮演各種經濟角色,共同商討出可行的經濟策略跟行銷方案,把理論化作實際解決問題的工具,學習不再只是流於背誦抄寫。實驗室相信專業,課程的老師雖多是來自大學專業領域的教授或是業界人士,但都會根據上課後學生的回饋適時調整課程難度,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用簡單而有趣的方式了解看似艱深的科技、經濟知識。

目前實驗室仍專注作為一個平台,提供自學的孩子多元學習的場域。走到現在,有的孩子已經摸索出自己對於哪個領域有興趣,也找到了自己的專長,因此,實驗室接下來希望可以啊展出類似於國外的良師制度,幫孩子配對上一個符合她興趣又具專業的老師,就像師傅帶著徒弟一樣,在該領域做深入的研究,產出正式的作品。

實驗室為孩子做的,是搭鷹架,讓孩子能踩著穩健的步伐,一步一步往上,拓展更大的視野,拾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世界變化得太快,唯有自主學習才能掌握時代更迭中不斷出現的新挑戰。

老師們最常給家長教養孩子的建議是「放手」,放手讓孩子探索新事物,嘗試錯誤,從錯誤中學習。但實際上要怎麼做,吳淑敏教授說:「通常媽媽在廚房忙著做菜,就在客廳放電視給孩子看,孩子不要來吵就好。但其實孩子可以一起到廚房,看菜蟲、看菜有被蟲咬的洞,然後開始問為什麼。」孩子問的每個為什麼都很珍貴,因為那是好奇心的起點,爸媽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好奇、一起探究,自主學習,就從家庭開始。


製作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朱玉娟
主持人: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鄭同僚
專案執行: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專任助理 陳寧、姜品帆、林靖軒
節目後製:張普熏


【學習的實驗室】-訪問桃園市自主學習3.0實驗室 吳淑敏計畫主持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