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是給孩子更好的未來】-訪問桃子腳國中小創辦人 王秀雲校長

發布日期: 2019-01-01  /  System
「容不容易和信念有關,一個人一生,很重要的是要去完成一件心口如一、始終如一、表裡如一的事情。」對王秀雲校長來說,教育裡最困難的是不確定性高的事情,像是孩子的心理層面、未來的發展。從挽救柑園國中的升學率、創辦桃子腳國中小到退休後回饋社區的課後輔導班——福慧學堂,校長選擇的是家鄉的教育與社區生命的延續。 在地耕耘數十年,王秀雲校長日復一日實踐教育的理想,用心打造活力自信的學園,持續追求安生立命的安心感。柑園週遭至北大特區的活絡,建設漸起,堅持教育的活水也隨著世代的更迭細水長流。


王秀雲校長作為全台第一位國中女校長,對於教育的理想與熱忱,從訪談中炙熱的眼神中清晰可見,帶領著她一路從教師生涯、經歷三個校長任期到退休後的生活,是對於家鄉柑園的依戀和感情,改變,是給孩子更好的未來。
 
柑園國中是王秀雲校長任職的第二所學校,當初在90年代,柑園地區的升學率並不是太好,不喜愛學習的學生太多,家長為了孩子的學習,紛紛帶著孩子轉學至板橋的明星學校,為的就是能夠讓孩子在讀書氛圍融洽的環境中學習。「行政的領導、老師的教學是最簡單,把不乖的學生弄到乖是容易的事情。」校長在面對學生出走的狀況下,仍然相信學生們的本質不壞,比起領導學校與管理,教育裡最困難的是不確定性高的事情,例如:孩子的心理層面、以及他們未來的發展。
 
「孩子難道只升學嗎?」王秀雲校長提起自己的成長經驗,自己從小也不算是「乖小孩」,偶爾也會調皮地逃避校規的制裁,同時在老師面前當個「好學生」。在自己與七個手足之中,並不是每個人都選擇升學。而沒升學的兄弟姐妹,長大之後的職涯生活也不見得比較差,社會觀念也不見得落伍。長大以後對於人生選擇的反省使她不禁想,「升學是為了什麼呢?基礎教育要解決的是什麼?」
 
「校長就是為了孩子的發展到處說謊的人」面對家長,校長提及升學的重要性,十五歲的孩子從柑園國中畢業後沒有地方可以發展,絕對是不對的。面對老師,她卻說升學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來到學校學習是開心的,行政與教學團隊可以一起努力的,是把流連在外孩子們找回學校來上課。談到教師的初衷,校長認為老師是靠理想來餵養自己生命的人,理想靠孩子來實現。教師教學的潛力無窮,他們所能做的,是讓孩子因為喜歡而努力,喜歡學習、喜歡和人相處。只要孩子從中得到收穫,教與學便會開始策劃出不同與以往的課程學習方式,相互刺激的火花,是足夠把破銅爛鐵鍊成黃金,讓學生從教室外的浪人,回來作為教室的主人。在柑園國中任職的八年,校長成功的將家長與學生的信心找回來,回流至在地努力,課程中讓孩子動手也動腦,並同時兼顧孩子的課業與健康。
 
在柑園,有一塊被劃分為台北大學學區的校地,當時王秀雲校長在柑園國中的任期即將結束,將被調至他校服務,她卻向教育局表示,想要等待那所學校創辦,並在該校回任教師。教育局雖然不看好當地的發展進程,卻讓王秀雲校長等到了學校創建的那天。當時的她,同時兼任柑園國中的老師以及桃子腳的籌備主任。憶起當年參與九二一大地震教育重建的歷程,她得到很多的感受,也看到了那時候很多優秀的建築師們。除此之外,她也看到柑園文教基金會常常在談教育發展議題,便提議要來做「社區造校」。桃子腳國中小校舍的設計找來鶯歌陶瓷博物館的建築總監簡學藝先生擔任,以鋼構和清水模為基底,打造出沒有圍牆的校園。對於創校的過程,王秀雲提及「教育局給兩千萬的創校基本設施,所有的經費只蓋了校舍的外觀,內部的設施動用社區資源補助。」在這之間,她也看到了社區裡有一些很有心但過去很冷漠的人都為了桃子腳付出了心力。而對於社區造校的實際作為,目前桃子腳持續推動者社區相關的課程活動,學子們對於社區發展史、製作社區文化導覽圖製作在教師的帶領之下都有深入的討論。從啟動理念到社區經濟財力的支援,王秀雲校長在短短的任職期間也見證了社區造校計畫不僅是透過個人的努力,社區的民眾也是一大的支柱,他們一起完成了這樣的理想,而目前也持續的往前進。
 
在桃子腳的日子不長,王秀雲校長的教師生涯,也隨著她決定退休的腳步在這畫下短暫的逗號。對於退休後的生活,她決定要繼續做社區教育。她說自己是個過動的老人,在退休後花了三年在柑園買一塊地,蓋了一座以父母命名的課後輔導班「福慧學堂」。福慧學堂免費提供下課後的國中生有個空間能做功課,輔導學業。王秀雲校長分享他對於福慧學堂的期許,「不是理想中教改的創拔中心,是在做一個老人怎麼發揮社區的銀髮族價值。」在這五十幾坪的空間中,能夠充分並靈活的使用,空間的裝設能夠合併大班教學,也能小組討論。她聘請台北大學的學生作為輔導教師,陪伴七年級和八年級願意學習但沒環境的孩子學習。退休後的生活,簡單也平易,在週間除了幫家族的兄弟姐妹排除疑難雜症,其中一天,校長到六年制發展學程籌備計畫,也到校兼任台灣史的課程,恬淡的生活出自於他對家鄉的感情,想要在地做教育培養、回饋家鄉。
 
王秀雲校長最後分享自己長期以來秉持的意念,她認為「容不容易和信念有關,一個人一生,很重要的是要去完成一件心口如一、始終如一、表裡如一的事情。」在職涯與生活的選擇,她耕耘家鄉的教育,從沒有人想念的學校,帶領教師、家長讓學生慢慢回流,信任學校;創辦優質的在地學園桃子腳,營造學子的社區意識;堅持福慧學堂,給沒有補習的孩子一個安心唸書的環境。她說,「柑園幾乎沒有一個不是我的學生,最大的學生才小我八歲,他們的孫子都進小學了。」王秀雲校長對教育的貢獻與努力數十年於一日,實踐教育的理想用心打造活力自信的學園,持續追求安生立命的安心感。柑園週遭至北大特區的活絡,建設漸起,堅持教育的活水也隨著世代的更迭細水長流。


製作人: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朱玉娟
主持人: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計畫主持人 鄭同僚
專案執行: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專任助理 陳寧、姜品帆、林靖軒
節目後製:張普熏


【改變,是給孩子更好的未來】-訪問桃子腳國中小創辦人 王秀雲校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