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講座|實驗教育中個別教育之可能性

發布日期: 2020-07-23  /  System
#教師的狀態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的夢想是當老師因為從以前到現在跟老師談話都覺得很安心
#孩子即使在沒有壓力的學習情境下能力也要提升

#與時俱進的老師應該是…?
昨天大家都一窩蜂衝去看日環蝕,而我們也在投影幕上看到了: 曲智鑛老師把日蝕照片放進了簡報,特別的是,這還是曲老師一邊看卡通(為了拉近跟學生的距離),一邊製作3個小時60幾頁的簡報,因為他想要繼續突破自己,把輔導現場的實例、他的教育哲學以及推薦的數位學習工具全部帶來,與現場熱情、認真的教育夥伴們分享。
講座重點摘要
#輔導老師須提起跟班導溝通的勇氣
-有些孩子或家長選擇實驗教育,是因為在體制內沒有得到應該的照顧!
然而我們更要注意,並不是孩子來到實驗教育機構,問題就可以瞬間被解決了。反而我們要讓孩子在經驗當中學習,學習怎麼生活、怎麼與人溝通、怎麼提升自己的能力。
表單QA回應
一、 實驗教育與體制內教育有不同?
(1)體制內有一樣的制度,實驗教育本身也是有自己的體驗跟制度!
實驗教育目前的確有比較多的彈性也有他的規定,曲老師覺得: 不管在團體裡扮演什麼角色,個別化教育會回應到兩個文化: 1.個別教育化團體的哲學 2. 個別老師的哲學。
二、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們的教育跟制度要怎麼設計?
1.個人化教育
(1) 彈性排課、行政班的彈性(轉班)
(2) 教輔整合: 隨時可以入班(去除本位主義)、普特合作(普通/特殊教育)
(3) 移除標籤: 當每個人都有,就能打除標籤。
(4) 師生關係: mentor,每星期可以跟老師做一對一的談話,所有人都需要被關心,『在我們的制度,跟老師談話不是丟臉的問題』。

2. 跟學生可以談什麼?
-生活、學習、夢想-
『我以後的夢想是當老師,因為從以前到現在,每次跟老師講話都很安心…』
老師笑笑地說,全場觀眾報出了『哇~』,可能是一種對自己的肯定,也可能是對孩子真誠的告白會心一笑,還有一種可能,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是那種老師、或是那種孩子。
PS. 回歸孩子在跟場域互動時,實際所產生的需求!不要被特教思維框住自己!

#我們與引號的距離
三、特教生的行為、舉止,在同儕家長的FB貼文裡,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引號,而身為老師,我怎麼做? 即便我的孩子不是特教生,遇到類似的情形,我該怎麼做?
-"不是所有人都要用一種方式參與課堂"
V高度的教學熱忱(使命感、能否落實個別化學習的關鍵)
熱忱要從內部喚起,相信內在動機
V親師合作: 孩子在家裡的時間還是遠遠超過老師,過去的成功案例,都是跟家長有密切合作的!
V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小孩好: 要把本位主義拿掉、把防衛拿掉

額外分享-數位學習工具
#學習吧
#均一教育平台
無界塾怎麼自學:
1.網路上找公開的課,ex: 台大摩課坊MOOCs、 PaGaMo ;
2.點名系統: ClassDojo、Band(課堂分享、行政宣達、較即時性)
3.學生學習歷程: seesaw
重點在於: 找到合適的工具幫助孩子記錄學習歷程
#Onesizedoesnotfitall
我們應該用更多元的方式,看到孩子更多元的需求跟學習;如果期待所有的人都會一樣的事,那這世界,大概也就只剩無趣了。
#日環蝕的同時我們也在找實驗教育的圓滿
#多元背景的與會人員
#總歸一句教師的熱忱是最重要的關鍵

-----------
文字記錄、滾動式報導: 林家瑄
錄影: 張朝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