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推廣講座: 疫情下實驗教育中的多元學習需求、學生學習與輔導支持|滾動報導

發布日期: 2021-09-15  /  System
I 2021推廣講座: 疫情下實驗教育中的多元學習需求、學生學習與輔導支持 _滾動報導 I
 
曲: 我是一個很喜歡實體、很喜歡與小孩互動的老師;但疫情是一個機會,而面對疫情下的教學挑戰,我傾向正向思考。(內文將簡稱曲智鑛老師為曲)
 
淺談【陶璽工作室】的創建主旨: 並非要學生去迎合別人,而是在相處過程中讓孩子更有意識去了解自己,進而找到自己與社會、人群相處的方式。
教學方案都是從與學生的互動、發現學生的需要去規劃的;然而在教學場域卻屢屢發現: 很多學生的活動機會是被剝奪的。
疫情的瞬間籠罩,卻也讓教育更多的樣貌被看見。停課不停學,曲老師透過蒐集了多元且豐富的素材:含媒體、相關報導(親子天下,2021.06.15),歸納 #特教生在家學習的困難如下:
1. 學生跟不上影片或老師講解的速度
2. 老師的資訊素養未必足以因應
3. 硬體設備、個別化教材內容都不夠
4. 家長無力或沒時間積極指導
 
此外,曲老師也引用台北市社會福利聯盟的報告: 【所有特殊生居家學習面臨的共同問題】,歸結出4大點:
1. 弱勢家庭數位設備不足
2. 居家學習需要家人支持
3. 不容易跟上數位學習速度
4. 沒有適合的線上學習教材
 
#轉型線上教學是一個重新設計的概念
小結: 實體 vs. 線上: 不是把實體全部搬到線上,而是把實體重新概念轉換至線上。包含教材、素材都重新準備。
-
『真的有影響! 有些事是線上教學做不到的!』
曲老師坦言: 人和人之間的溫度,不論是細微或近距離的互動、情感、眼神、深度談話等... ,線上教學還是無法完全取代,而我們也不能逃避或否定這些事實。
 
『是工具? 還是玩具?』
有意識去陪伴孩子養成學習的習慣,孩子是數位原住民,但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紀律、有良善的使用習慣,電腦或網路就能兼顧上述兩種功能,但若孩子未能善用,就只會淪為玩具。
 
#有效學習: 應回到學習的本質
線上學習時,科技比較像輔助,曲老師在設計課程時,還是回到: 希望孩子能學習到什麼?
而非以線上工具為主體,或是被科技凌駕於教學之上。
-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可歸結出出三個較常見的特質: 1. 不專注 2. 過動 3. 衝動
而在線上課程時,孩子的 #專注力更是備受考驗。
 
因此,曲老師提供以下 #9大策略,供參:
策略一: 利用計時器進行學習活動之間的轉換:
(1) 有意識操控時間
(2) 老師事前向孩子預告會計時
(3) 每個活動都會計時,讓課堂變得有節奏感(就像音樂談的flow)
(4) 線上計時器工具推薦: 倒數計時器、視覺化的計時器
(5) 重點還是回到學生的個人需求
 
策略二: 為有組織的學習時間,預先規劃活動:
(1)如: 如何安排下課?
*曲老師發現很多孩子不會休息,休息之餘孩子就是拿出手機、看劇、打電動等,成天使用電子設備的時數很高。建議: 跳繩、居家生活清潔、桌遊(但須友人陪同)、數獨、魔術方塊等等
 
策略三: 平衡高刺激活動與低刺激活動: 可搭配有目地性選擇的音樂(如: 輕音樂)
略四: 給予選擇而非強制規定
策略五: 對非典型的工作環境保持開放的態度: 如有些人喜歡開著音樂、廣播等一邊工作、讀書,在抵抗外在環境下反而會提升個人的專注度。
策略六: 使用多個小休息時間,而非較少的長休息時間: 如把課堂活動拆成20+5+20+5+20+5 (此單位為分鐘)
*曲老師建議每個人應以自己專注時間的極限客製化安排
 
策略七: 使用可見的任務清單和提醒列表
策略八: 從大局開始,再細分: 先 #講重點
測略九: 設置限制和邊界: 明確制定哪些行為不行!
 
-
【自閉症】
 
自閉症孩子有特別的外顯行為,通常展現在溝通、人際互動上,對於互動對象的非語言訊息、不精準的形容或用詞理解會有困難,也較難同理對方的感受、想法和意圖,所以容易誤判外在給予的訊息,因此怎麼去 #引導自閉症孩子去觀察環境中的線索就很重要。
 
曲老師以他在2019年的研究為例,主題是從自閉症孩子的休閒研究,去反思自閉症孩子的休閒教育,透過研究國內外自閉症特質孩子的休閒活動的調查,發現自閉症孩子很多休閒活動是受限的,因為大多數的休閒活動都和人際互動有關,這些特質的孩子通常會選擇游泳或跑步,也有很高比例會網路成癮,因為非語言的訊息減少,少了很多人與人之間互動的壓力,也少了雜訊,#網路成為這些孩子舒適的空間。
 
曲老師提出自閉症孩子在休閒活動會遇到這麼多阻礙,主要有 #兩個原因:
1. 社會、環境不夠友善
2. 人不夠理解
他認為#自閉症孩子的家長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夠有意識讓自閉症孩子嘗試夠多的活動,或本身的休閒活動習慣選擇,都會帶給孩子很大的影響。
曲老師認為,電視網路和遊戲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是重要的休閒活動選擇,甚至是他們與外在連結的機會,所以要去尊重他們的休閒選擇,不能為了避免網路成癮而禁止,重點是教會他們什麼時候是休閒,甚麼時候是工作』,讓『#網路既是工具也是玩具! 』
 
Q:面對自閉症孩子在疫情期間,我們該做些什麼?
1. 說明情況:對於自閉症孩子最難適應的,反而是長期在家轉換到學校的過程,因此對於環境的改變,需要 #給予預告讓孩子先有準備。
2. 創造合理的期待:任何轉換(包含線下轉線上)都需要給孩子適應的時間。
3. 設定時間表:要有結構化的時間表,讓孩子知道一整天要怎樣去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
4. 讓全家人都參與進來:空間環境和時間的配置都需要全家人一起討論和配合。
5. 重新設定支持系統:原有的專業團隊的支持可能都會停擺,可以善用網路的社群、資源去設定支持系統。
 
小訣竅: 我們可以怎麼做?
Tip1. 了解孩子的學習優勢和習慣: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不要用同一種方式去帶孩子。
Tip2. 給予孩子犯錯的空間:線上的學習模式在孩子尚未學會控制之前,是很容易失控的,重點是和孩子討論如何自控,如何制定方案,完全地剝奪不會給予孩子練習的機會。
Tip3. 培養自我調節的能力
Tip4. 多感官的學習策略:線上學習可以用視覺、聽覺交互使用的素材。
Tip5. 有紀律的轉換學習任務:節奏如果都很平穩,對孩子的刺激就不夠,高、低強度交錯,轉換時事先告知。
Tip6. 不要讓孩子閒下來:包含腦袋和動作都不要閒下來。
Tip7. 別忘記自己在和誰說話:對不同的情境、孩子、數量的人說話,需要不一樣的語調、方式和模式。
Tip8. 把休息融入課程設計中:在課程中設計給孩子動一動的小任務,給予暫時喘息的時間。
Tip9. 課程設計要保持彈性:因為與我們互動的是人,是真實的生命,不可能百分之百按表操課。
Tip10. 善用數位工具以外的工具:鼓勵孩子使用筆記本等書寫工具。
 
Q: 如何關心學生的身心狀況?
1. 個別約學生互動:無界塾有mentor /mentee 制度,至少每周一次和學生一對一對談,時間可長可短。也會個別約家長對談,原則上每三個月一次,或是有特殊狀況時。
2. 開非正式課程時間:讓孩子間或和老師在線上作課程外的人際互動,例如玩遊戲、閒聊等。
 
最後,曲老師舉了他的課堂當作例子,讓我們瞭解可以怎樣設計活動:
1. 如何【練習不斷更新這個習慣】:透過活動設計,設計成非同步課程,學生不需要一直看著銀幕,只需要架手機錄影或拍下自己的規劃。
2. 【社會與情緒學習工作坊】:鼓勵孩子開鏡頭,但不強迫,#開鏡頭是種提醒,也是專注力的練習,讓孩子知道他在上課,有誰跟他一起上課。
 
SEL課程包含了三個層面:(1)認識自我、(2)理解他人、(3)解決問題,和108課綱的素養導向是相符合的,在線上課程時學生反而紀錄更多內容,例如和學生討論恐懼,引導他們面對恐懼時,去區辨什麼是事實、哪些則是想法? 給予學生延伸性任務,和家人互動。
 
3. 【人際網絡課】:透過畫出人際網絡,看到學生對於自己人際網路的建構,看到孩子內心的不安全感,#老師可以在互動的過程中接住孩子,即便是線上課程,也不能忘記是在跟人互動,#你的語氣、說話方式都可以創造出跟人的連結和環境的氛圍。
4. 【生活管理訓練活動】:生活能力管理對於特殊需求孩子是很重要的能力(包含衛生、結構化、使用工具),透過餐飲、烘焙活動來引導,以同步搭配非同步方式進行。
5.
思考: 線上還是實體哪種學習型態比較好?
重點是要先回到學習的目標是甚麼?到底想達到甚麼?想要培養特需孩子甚麼樣的能力?
如果是線上課在家裡操作,因為場域是孩子熟悉的,目標訂在可以安全、獨立、自主地完成任務。
如果是實體課在教室操作,會和不同孩子一起工作,目標多了合作、溝通和互動,但實際的操作強度可能相對比較低。
回到孩子的需求去思考,他們是想要學習特定的能力,還是想要同儕的陪伴,才能決定要以甚麼樣的課堂呈現。
6. 【體適能訓練活動】:無法實體就要善用線上軟體或工具,提前公布課程內容,並有親子間的討論。
 
在結束之前,曲老師分享,無論是實體或是線上教學,都需要回到教育的角度來考慮,去檢視課程、教學和學習活動有沒有回應孩子的需求。

文字編輯: 林家瑄、張雅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