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籽實驗小學談自主學習|滾動報導 _暑訓DAY1

發布日期: 2020-08-10  /  System

『大雨滂沱,但不會阻卻我們前往政大暑訓的心』(一位老師收起全濕的雨傘,滿掛的笑臉告訴我們)

一開始鄭老師幽默開場,期待各位在聽完五場不同『自主學習』的樣態之後,在第六天,能有一些takeaway還有反思。朝翔用耶拿的圍圈,帶領大家分成兩圈;讓來自各地的老師,能夠輕鬆且有趣地跟別人產生互動,進而對話。在短短的暖身之後,種籽的老師開始為今天的暑訓種下一顆自主學習的種子。


 

『學著好好當一個人吧』~(種籽團隊有了這樣的共識)

那種籽相信什麼呢?
1. 對己真實
2. 對人有愛
3. 對世界常保好奇與關懷

正視孩子是學習的主體,種籽在選課和學習之間,讓孩子練習『選擇』,選擇仰賴的是學習者的自我知覺,而孩子也要學會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因此兩周後,就不能再換課囉!對己真實,和孩子對話,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性格、學習風格,考試前後的對話,讓孩子喜歡上測驗,老師告訴他們: 考試不是你們的主人,而是你的小秘書,而它出現的目的,是為了告訴你還有東西還沒準備好喔~

種籽的法庭,並不是冷峻嚴肅的場合,而是一個讓話可以好好說的地方。『我認為沉默不只是不說話而已,它也代表你默認了這件事。』(孩子寫了這樣的一段文字)種籽在他們的校園、課室裡,讓導師班,像極了一個家,也像一個真實的小型社會。他們期待,孩子能對世界常保好奇與關懷,而他們,會再持續努力,也會在今天的課程裡,帶給現場的老師們,更多美麗而多元的教育春天故事。

 



 

《種籽的法庭》

種籽的教師瑋寧、婉如、以潔、拓吾和舒涵通過實際演練的方式,來說明種籽法庭的運作方式。種籽的法庭包括法官、記錄、被告人和告訴人,如果被告人年齡屬低年級,比較擔心,導師會陪同被告人一起出庭。

在正式開庭前半小時,實習法官(由學生擔任)會一起討論事件內容和事情可能的走向。正式開庭後,法官會先讀狀紙。讀完狀紙後,法官一般上會問告訴人「事情是這樣嗎?」。這時,告訴人可能年紀太小,或不太害羞而難以表達,這時導師會作為中間人,低下頭去聽告訴人細小的聲音,再轉述給法庭現場的所有人。接著,法官會帶領被告人和告訴人仔細釐清事情經過,必要時會進行案件重演,另外被告人也可能出現生氣等情緒表現,法官團和老師們會先接納他/她的情緒,之後再慢慢協助雙方釐清。

法官團也相當重視雙方現場的情緒和感受的表達。教師團說,經過這樣的方式來梳理的事情,大約8成以上的事情都可能圓滿解決。無論如何,法庭還是會做出判決,判決包括警告、賠償以及更嚴重的藐視法庭等。

種籽的師生都理解法庭是協助雙方解決問題的地方,是一個教育法庭,雖然氣氛嚴肅,但過程中氣氛大多是和緩而理性。以潔說種籽其實用著一個比較複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過程中雖然耗時,但孩子們所提出的問題和事情都是需要去重視和解決的。


《與實驗教育體制的衝突》

瑋寧以自己的經驗分享到,實驗教育是沒有人可以告訴你怎麼做?因為都是全新的。她也借用上午婉如提到種籽可能兩年後就不存在了,因為種籽走在實驗教育法規之前,但在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實驗教育三法需要容納之前成立的所有實驗學校,但這是有一定的困難度。

另外,實驗教育是否一定等於「燃燒」?瑋寧認為她看過很多學校後,認為把孩子送到「燃燒」的學校也許不會很健康。她認為實驗學校的教師可能需要燃燒,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氧氣」,這樣才會讓學生得到一個健康的老師。
 

《課程與導師》

除了國語、數學之外,種籽其他的課都是選修課。種籽的選修課,並沒有一定要是知識性的。大家看了種籽的課表,就知道種籽選修課有各式各樣的內容。總之,集滿6個學生就可以開一門新的課,老師可以決定該課可以容納的人數。每學期開始前,所有家長的email信箱就會收到新學期的課表。

舒涵作為新老師,被婉如問到新學校要開什麼選修課時,她才發現體制老師從來不會被要求去開一門國英數社之外的課。和婉如聊過之後,她選擇開了一門洞洞課,也帶過土地課。舒涵也反問現場的學員會想要開什麼選修課。拓吾說下學期她會開直排輪課、「百味人生」電影課。當然,不是每一堂老師想開的課都順利開得出來。

導師也是學生自選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觀察來為自己希望的導師排序。那是否也會有導師人選是完全沒有學生選?瑋寧回憶她在種籽的經驗,非常肯定地說「從來沒有」。她說這可能是因為不同人格特質的老師會讓不同的學生靠近,種籽在物色新老師時,也盡可能在尋找不同人格特質和專長的人選。雖然學生有分導師班,但整個種籽還是屬於一個學習村落,每個老師對於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所關注。她說,種籽是用整個學校的所有人來陪伴每一個孩子。

另外關於種籽的英文,舒涵說她剛到種籽任教時,發現英文也不是必修課時很驚訝,她也發現種籽有些六年級的孩子可能連A到Z都念不齊。她坦承當時自己為了讓種籽的孩子畢業後能順利銜接國中而努力想要帶著孩子學英文,但後來和種籽的老師們交談後發現自己更需要釐清「銜接」的目的。關於銜接國中,瑋寧說種籽多數的孩子會銜接到一般的國中。瑋寧認為種籽的孩子一定可以適應生活,但不一定會順應生活。瑋寧坦承她體認到種籽的孩子多為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因此她努力讓種籽裡中產階級的孩子敬畏多元文化,讓種籽的孩子盡可能不會長成「大頭症」的成人。
 

《孩子面對學習挫折時》

小孩有時會說:不想學,好無聊,但大部分時候孩子不是真的要質疑老師,而是找不到跟這個課程的連結,感到挫折。
那要怎麼跟孩子談呢?以潔老師分成兩個向度,第一個向度是告訴小孩自身的感受:作為一個老師,我也是個真實的人;你(小孩)知道我是很認真在準備的,但我收到的只有很傷心的感覺。

第二個向度是,先了解小孩不想學的原因,再告訴小孩,為什麼我(老師)要上這些內容。

另外有時專題或畢業製作到後期,孩子失去動力了,家長又覺得孩子這樣放棄很可惜時,怎麼辦?
老師認為,專題真的有自主學習的成分。孩子沒能做出預期的成果,「可惜」的背後有很多對話。難在於需要先去釐清孩子不能完成或是想放棄的原因,例如有些完美主義的孩子,常對自我要求太高所以卡關。
另外也透過不同老師,看到不同角度的孩子。可能孩子在不同的課程中,表現的樣態也有相當的差異。

《家長社群》

種籽的家長社群之間的連結很強烈,對老師和學校也相當信任;從制度上來看,親師懇談頻率很高(期初、期中、期末、招生說明會等),家長也觀察到:原來可以這樣頻繁的跟老師約,定時了解孩子的狀況。

由於種籽地處偏遠,每天學校的午餐是由數位家長們組成的「家長餐廳」掌廚。過程中除了聊天交流外,有些對於孩子們的疑問或焦慮,家長們彼此之間就能互相解答,不用再回到老師,也有助於親師關係的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