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中市東汴數學混齡 改善偏鄉教學系統 _國語日報2019

發布日期: 2020-05-14  /  System
∴∴∴∴ 中市東汴數學混齡 改善偏鄉教學系統(108年9月25日)∵∴∵∴

分享來源:https://www.mdnkids.com/speak/detail.asp?sn=7012

文‧圖片提供/徐永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朱秀麗(臺中市東汴實驗國小校長)

 從文獻分析中,可看出臺灣國中小學生的學習成效,有明顯的城鄉差距,在比較各個學科成績後發現,數學科的分數特別明顯,從都市、城鎮、郊區到鄉村逐步遞減,且隨著年級越大,差異越大。這樣的現象已經持續數十年以上,因此,我們也應該思考如何改變偏鄉數學的教學系統。
 臺灣實驗教育的推動目標之一,是協助鄉村學校轉型,讓有理念的教學團隊,根據地方與學生的學習方式,設計出適合的教材和教法。政治大學教育部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在協助學校轉型混齡教學的經驗中,多數學校認為數學是最難轉型成混齡教學的科目。因為數學是抽象結構型態的學科,要循序漸進、穩扎穩打才能學好,更和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有因果關係。

拆解數學概念
設計兩年段共同單元

 以臺中市東汴實驗國小為例,該校規畫兩個年段的學生一起上課,並成立數學混齡教學研究中心,負責發展數學混齡的課程與教法,每個月邀請專家到校指導和評鑑。該校校長朱秀麗說:「團隊相信,教會比教完更重要,教師在課堂上不會把所有的練習題教完,而是在教完基本觀念後,請學生自主練習,遇到問題再由教師協助指導。」
 要進行數學混齡教學,除了將各年級分組(教師先教一年級,後轉到二年級,教完二年級再回到一年級),並請學生在課堂中完成數學學習單之外,教師還需要拆解傳統課程單元中的數學概念。先把數學結構重新排列,找出兩個年段的數學共同單元,向學生說明其中相同的數學概念,之後讓不同年齡或能力的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練習。這樣的方式能夠發揮混齡教學的正向效果,使低年級學生知道未來要學的內容,高年級學生複習先前學到的知識,小組成員也能相互指導。
 研究小組利用課餘時間,分析不同審定版的國小數學課程,有主要概念後,再分析次要概念。小組認為國小數學有四個主要概念,分別是「數」、「量」、「幾何」、「統計」,教師可先在混齡班級中,找出同樣的數學概念,放在同一個時段教。例如教導低年級的混齡班級時,先設定這一週要學的目標概念,以「數字的大小比較」為例,那麼一年級的學生需要學會「數到一百」、「認識十位與個位」、「排列的順序」;二年級的學生則要學會「數到一千」、「一千以內數的表徵與化聚」、「認識與使用錢幣」、「數量的大小與比較」;教導中年級的混齡班級時,如果以「數與量」為一週主題,那麼三年級的學生需要學會「熟練一位數與二位數的乘法」、「小數的乘法」、「相關的應用問題」;四年級學生則要學會「分數的運算」、「等值分數」、「真假分數與帶分數的計算」,其他主題也可以此類推。

體驗探究課程
將數學結合生活應用

 東汴實驗國小上午為學科學習,下午則為體驗探究課程,並在課程中運用數學概念。以咖啡園摘豆體驗課程為例,教師帶學生前往地方咖啡園參觀,體驗摘豆,請學生摘豆稱重後,提供咖啡生豆國際市場的期貨報價,一級生豆平均一公斤約新臺幣八十元。
 過後,教師講述雨林咖啡創辦人吳子鈺,實踐公平貿易咖啡的故事。為確定咖啡來源及田間管理方式,避免農民利潤被第一線收購者私吞,吳子鈺以高於市價百分之十的價格,直接向印尼農民購買咖啡豆,購買價格為一公斤新臺幣十五元,三噸總共新臺幣四萬五千元。
 請學生先思考產地中盤商向咖啡農收購的價錢,再計算今天摘豆所賺的工資。透過咖啡豆重量折算的工資,思考一杯咖啡背後的辛苦。如此一來,不只將數學應用在生活上,更深度探索人文環境議題。同理,東汴的特色水果枇杷,也能以這樣的方式了解,產銷是否健全,價格是否合理,讓學生在享受甜美果實的同時,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意義。
 朱秀麗表示,學生在自然環境中自由探索數學,在玩樂中培養對數學的興趣。鄉村學校的學生,一樣能有亮麗的數學成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