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仁:民主討論的前段,在尊重前要有信任|實驗教育理念與實務:原來學苑參訪

發布日期: 2019-07-23  /  System
一早,我們沿著林中小徑盤曲而上,來到座落於新北市三峽區的原來學苑。

盛夏的原來學苑,古色古香的校舍沐浴在晴空暖日與蔥翠山林間,彷彿世外桃源。創立至今已有三年,帶著 覺醒 X 高科技 X 大自然 的理念與孩子共同成長,意在平衡科技對世代的影響,回歸大自然、親近人性和人本,讓孩子不要迷失在科技洪流之中。

今天的參訪活動由參觀校舍開始,朱佳仁老師與同學、家長們帶我們參觀各教室和學習場域。在原來,學習的地方不只在教室,也在日常生活與大自然裡:學生廚房、小菜園、生態農耕基地、雞舍......等,讓孩子們走出教室、走到戶外,找回學習的本質和覺察能力。
實驗教育理念與實務:原來學苑參訪01


在原來的「民主」

原來學苑創立至今,歷經了許多挑戰和蛻變,而在這些過程中也有許多掙扎和取捨。朱佳仁老師以下面兩個問題,與我們談「民主」在原來學苑是如何運作的,也開啟原來學苑學制的探討和辦學以來心路歷程的展現:

什麼是民主?

朱佳仁:「民主討論的前段,在尊重前要有信任,信任這件事有點冒險、需要勇氣,要信任任何人犯得錯都可以在這個團體裡被吸收掉、每個人都帶著他的禮物或任務來到團體」以原來學苑的打掃互評表為例,老師和學生們都在這項互評機制的實施中給予了彼此信任,進而才能做後面更重要的決策和執行。在原來學苑,孩子們必須信任生活討論會的效果,「討論會的決定一定會被執行」,讓孩子知道民主的效力 ; 最後還有一個檢討的歷程,引導學生利用公管道發聲。孩子們有選擇的空間,也有後果的執行,後果執行是指愛校服務、褫奪公權(不能借學校餐具、不能用學校的東西)、觀察期...等,因為沒有信守民主決策的權利剝奪。有了民主的運作,每個人都可以提供自己的貢獻,過程中都要調整,找到最適合、最自在的學習方式。


關於權威和威權

「權威及威權哪裡不一樣?民主裡面可以有權威或威權嗎?」
「權威是你的學習跟經驗裡面來的東西,那是自然的,例如老師,但不是因為『你是老師』的身份而帶有權威,而是你的學經歷。不需要丟掉權威,因為你有權威也將會帶有更多責任。」朱佳仁老師的一番見解也顯現在原來學苑的民主運作中。高年級的孩子們,通常在原來學苑會擔任領導者或類似班長的職責,他們良好的運用「權威」管理民主運作的程序、將過去的學經歷交給學弟妹,同時也肩負著管理督導的職責。

在這樣的制度下,原來學苑的學生們在有效率、有信任感的團體中學習成長,磨鍊出在社會洪流中必須具備的素養和能力。
 
實驗教育理念與實務:原來學苑參訪02
 
分場討論交流會

參訪的下半場,我們分成老師、家長、學生三個場次帶大家與原來學苑的核心團隊們「面對面交流」。這場討論會集結了許多發人深省的問題,也蒐集到許多原來學苑的小趣事和小故事,一起來看看有哪些精彩的 Q&A 問答錦集吧!


老師場:朱佳仁、西瓜老師(孫嘉駿)

Q&A 1
學員:制度方面,當初是怎麼建立的?學生怎麼參與的呢?
西瓜老師:一開始是先發布一個政策,孩子們會去試試看。老師是輔助的角色,有點像是幫腔(笑)。以打掃為例,我們讓小孩自己去找方法、找原則。
朱佳仁:剛創立的時候其實蠻亂的,沒有秩序的無政狀態。從那時候開始創立生活公約,一樣一樣把它收起來,民主的運作沒有一步到位的做法,要慢慢來調整、演進。

Q&A 2
學員:低參與度的孩子在民主運作的場合要怎麼辦?
朱佳仁:這樣的孩子他會找到一條繩子的。我們尊重他一開始不進入團體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只要不妨礙運作,就讓他觀察,慢慢來,慢慢找到自己的步調。

Q&A 3
學員:如何抓對於權威跟威權的界線呢?
朱佳仁:這就是老師的修煉,老師要可以覺察自己的威權跑出來了。老師要踩住那條線。示範給孩子看什麼是異質合作,怎麼適當的運用權威。
Q&A 4
學員:民主運作的時候有時候會有同儕壓力,那會不會有同學被霸凌?
西瓜老師:當然會有衝突,但沒有到霸凌,孩子們彼此之間有界限,老師會提醒什麼是針對性什麼是提醒。如果真的比較嚴重,老師會當仲裁者。
朱佳仁:講話需要學習,在旁邊聽出來的時候,要點出來那是意見還是個人情緒抒發,老師在這個時候有點像鏡子。

Q&A 5
學員:體制內跟體制外的學生有什麼不一樣?要怎麼讓他們適應?
西瓜老師:我的個人經驗是,體制外自由奔放又率性。體制內比較像是來到新環境的小動物,會觀察及警戒。但還是要反觀小孩的本質,個案討論會比較精準。
朱佳仁:適應階段大概只有半年到一年,專注在教育本質及孩子本身,孩子的個人差異會蓋過他來自的場域。



家長場:家長副會長 - 黃亞立先生
「我對學校教育的期望是,創造一個環境讓孩子清楚知道他自己是什麼。」
「我們之所以成長是因為遇到夠多的挫折,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但在體制內我們卻想要讓孩子延後這個機會,要等進了大學再來擔心要做什麼。如果能早一點讓孩子經歷挫折和探索讓他能夠覺察到他想要的、他跟其他人的關係,就算沒有才能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他也能成為社會裡一個很好的潤滑者,那也許我們就做到一些目前學校做不到的事,而這可能才是社會在接下來更需要的,也是當初我們辦學的原因。」


Q&A 1
學員:把孩子放在體制外最大隱憂是什麼?會不會擔心孩子的未來,比如找工作?
 黃亞立:如果我們講的是能不能創造收入來賺取我的生活花費,我覺得每個孩子都能。但如果你說的工作是要進一個公司賣命、賣時間,然後卻不知道在裡面幹什麼,這種工作將會消失,而且大量地消失,因為太多東西可以替代了。如果未來工作大都變成機器人在做,那不是我的孩子要擔心。這就是當初我們創辦學校的時候看到的,但是大部分的教育還是以考試跟工作為前提在思考,有點像大部分的教育是在往北走,而我決定要往東走了,我現在所做的一切是,我沒有在擔心往北這條路會發生什麼事,因為我要幫孩子準備的是往東這條路。

Q&A 2
學員:學校老師的徵選條件?
黃亞立:覺性、大自然、科技。
第一個要求是覺性,很抽象,有點像覺察,老師要能覺察自己的心境,覺察現在跟孩子、跟老師們的互動,他能不能清楚知道自己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
有時候要讓孩子學一個課題,不一定是直截了當地說你應該要這樣,那老師是不是有辦法覺察到這些。比如西瓜老師在思考孩子的關係的時候,他其實是很能思考這個孩子的關係的下一層是什麼,他可以用甚麼方法觸類旁通地去引導孩子看到他真正要學習的課題,這就是覺性的部分。

Q&A 3
學員:如果家長期望跟現場有落差,你們是用什麼方式去讓落差越來越小?
黃亞立:我們每個禮拜二會固定跟教師開會,針對學生、學校的狀況,以及老師們跟學生們之間的關係,和我們期望的理念跟老師們執行出來的落差會做溝通。所以第一年的溝通不是很理想,但這兩年下來我們把期望值拉低一點點,就是第一年我們期望要快,但現在我們拉慢一點,因為就是要有這個過程。

Q&A 4
學員:在網站上看到這裡也蠻重視學生的生涯規劃,在這個部分的具體做法是什麼?
黃亞立:西瓜跟小朱是主要跟學生聊生涯的人,因為師生比小,不需要開生涯課程,就是每一天生活當中聊,等於每一季最少都有一次到兩次針對未來方向想要做什麼。至於中低年級,老師是針對孩子們的天賦去觀察,舉例來講,我孩子老大,念書念不進去,但在老師跟我自己的觀察中,孩子在人際跟藝術、手作。



學生場
「我們在進來原來學苑前需要先面試,分析環境、學制與自己是否適合。」

Q&A 1
學員:想知道你們從體制內到實驗教育的心路歷程。
同學:其實從跳脫出一班體制到實驗教育後感到很自在,在這裡是走著自己的步調,適應良好。但要有一個心理準備是:要靠自己去學,因為不會有老師在前面帶頭教。在這裡,學習是自動自發、自主的。

Q&A 2
學員:在原來學苑最特別、最有趣的課?
同學:非常喜歡自修課。在自修課,我們可以找同伴一起學習、創作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們會自己找尋管道去學習,老師會適時給予建議或幫助,但幾乎所有作品都是我們自己完成的。


Q&A 3
學員:你們對自己的未來規劃是什麼?
同學:雖然目前還沒有具體想做的事,但我們一直在發掘自己的潛力和興趣所在,如果將來回到體制內,或是轉學、換新環境也不會感到茫然,因為那是不想把自己鎖在舒適圈裡、織造擠在做什麼而做出的決定。
我們時常主動找小朱老師和西瓜老師討論生涯規劃的事,他們對於我們的狀況都很了解,會給予很棒的建議!
 
實驗教育理念與實務:原來學苑參訪03
課堂紀錄:陳馥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