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紀錄】耶拿工作坊初階:Janny組 0805

發布日期: 2019-08-22  /  System

2019暑期師資培訓

耶拿工作坊初階:Janny組 0805上午場

*Janny一開始先帶領大家進行破冰活動, 請大家自由走動、彼此擊掌、打招呼、彼此簡短自我介紹、分享五件事,例如:我來自哪裡?我做什麼?……

分享是耶拿學校很重要的部分──如果一個人可以跑得很遠,一群人則可以一起跑得很久。



 

**接著Janny透過分享曾經工作學校的影片,來介紹耶拿學校:

學生們一起在學校不只是為學習而交流,同時也為未來的準備而學習,有重大事情都會藉由晨圈討論,有家長一起參加。由於每個孩子個人的學習時間不同,所以有個人獨立學習的時間安排是很重要的。耶拿學校是混齡教育,每個人都有週計畫,每三個年段一起學習(如:一~三、四~六、七~九),共同目標是互相支持分享。

學校有圖書館,同學有借書卡可借書,家長亦會來校協助孩子選適合的書,是一個充滿活動由家長協助活動的學校。

家長與混齡的小組組長合作,有時孩子在班上無法達到自己適性潛能學習,需要自己獨立學習時間,會有科技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的獨立學習時間,發揮潛能探索學習。尚未自由操作前,孩子都會學一些學科,如數學、科學等。

除有學科學習外,也有跨學科與生活經驗連結的學科,也有選修或自訂主題的作業,由家長或老師協助孩子發揮潛能。學校曾有日籍家長,所以也會安排由家長來帶日本文化的學習活動。不只在學校課堂,或生活學習空間中,在學校任何地方泥巴、草地、鞦韆遊樂場都可進行學習,包括在停車場、森林玩捉迷藏都是學習一部分。

每週五下午都有分享時間,家長來校參與了解學生在校活動,呈現每週所學。也透過分享,讓學校成為真正的社區。剛剛孩子是分享活動主持。

 
➡️ 完整版本詳見中心臉書粉專:https://teec.pse.is/JE8Z9
 

***分組討論:

 

(一)以冰棒棍顏色進行分組,

每組分享剛剛影片中1.問題2.看到覺得開心的是,寫在海報紙上,之後各組分享。在耶拿學校校長看似什麼事都沒做,老師作一些事,全部情由學生來做。

 

(二)紅黃藍綠黑各組討論後,將結果張貼自己的海報在台前,

請各組推派一代表說明自己提出的一個問題,其他問題可於本週課程的時間慢慢發掘

 

(三)小組提問:

Janny先請各組各自提問一個問題,其餘列出的問題與回應,可以在未來四天學習課程中逐漸發掘討論。

 

1.綠組Q:家長如何投入?如何訓練?家長背景如何?

Janny:在耶拿學校中,入學時家長都被告知學校需要家長協助,家長皆有此認知,很多時候都會問家長有和專業可提供,可如何提供學校。學校中不只是數學,更多是社區的概念,家長都很樂於協助,也能了解學校的運作。問問題在耶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都會向家長問問題。單單家長有關問題,可以談一整天,總而言之,家長與學校是一個小社會。教師與耶拿學校老師責任事教學專業,家長不會干預,家長則協助學校組織運作與相關協助,家長是受邀協助。

 

2.藍組Q:耶拿有無制定哪些核心能力?如何評量這些能力?

Janny: 確實有,在之後的課程會慢慢發現

 

3.黃組Q:想問週課表有關,

  • 一週由誰設計?

  • 如何策動學生設計?

  • 結構如何?

  • 多少小時是自由時間?

  • 有幾個科目?是否有單一科目?

  • 如何分享一週學習成果?

Janny:第四天會談及,如何落實耶拿理念落實於週計畫中。目前可回應分享內容,由孩子自選。

 

4.黑組Q:想了解班會討論內容是否與孩子所有學習有關?討論範圍有多廣?

Janny:分享翻譯為圍圈,晨圈,每個孩子會先提出一早來發生有趣的事,因為耶拿認為每個人在社會中為個別存在,在圈中就有責任提出問題,圈中人有責任提供回答或建議,課室中每個人都有一舒適空間坐下,沒有桌子,目的希望大家專注在互動分享中

 

5.紅組Q1:影片中有看到使用3C做獨立學習,現在許多孩子都有手機,學校內如何做控管與限制?

Janny:對3C不控管,而是在圍圈中討論本班群是否適合帶手機?如何解決?若有人有任何狀況時可以如何處理?原因是認為透過群體一起訂定的規則,學生才會共同遵守。

 

Q2:圈中老師也跟小孩依樣擁有發言權?可共同進入圈子中討論如何使用3C產品的規定嗎?

Janny:老師在耶拿學校稱之為”小組領導人”,帶有最終決定權,老師事做出最後決定者,會告知為何可以,為何不可以。

在尚未回答前,老師會跟孩子一起進行研究,例如是否可以在學校養長頸鹿,老師會陪著孩子一起研究,甚至寫信問動物園養動物的條件需求,經過研究之後,孩子做出不可以養的決定。

 

****分享一部影片”安靜”

請學員分享影片中觸動自己的部分,對於自己教學的反思。

許多學員都分享到片中關於限制孩子,與提供環境允許孩子自由探索的問題,也在討論中提出如何兼顧滿足孩子好奇自在探索的天性,又能兼顧到安全性的問題,Janny回應在耶拿學校,很多時候會將老師關住的議題拋出來在晨圈中,與群體、學生一起討論,因為耶拿學校就像是一個小型社區,彼此間像是家人一樣,許多事情經過群體討論後決定的共識,學生們也更願意自主遵守。

 

Q:當一些孩子例如有暴力行為的小孩不被群體喜歡時,如何幫助學生彼此融合互動?

 

Janny:

(1)因耶拿學校從四歲開始,就會在圈中與老師一起討論,因此圍圈討論的文化已經從小養成,大家都會在圈中發表討論,學校就像是一個家庭班級,老師像是父母,大家才能自在學習,自由表現自我。

(2)此外也可進行親師生對談,老師家長都同樣關切孩子,有任何問題就是親師生三方一起對談。

(3)校內也有社工可以介入協助
(4)也可運用同儕、社群壓力,來幫助同儕替受霸凌孩子維護正義,另外也需要與家長談,使學校與家庭教育觀念一致,避免造成孩子矛盾的心理發展。

 

 

 

 


 

 

2019暑期師資培訓耶拿

工作坊初階-Janny組 0805下午場

 

 

一、遊戲活動

午休過後,Janny請學員一起玩「水果大風吹」,並請大家回應在遊戲中看到什麼?

學員:有趣、學會互相幫助、訓練注意力、沒有輸贏、重新獲得精力變得有精神、拉近彼此距離、可看出孩子個性──喜歡冒險或寧願就近方便者,也有人被叫到自己所屬的水果卻不換位置(Janny建議如果看到這種情況時,就忽略他們)。

*帶領原則:

若是正面積極的行為就關注他,

若是消極的行為就忽略他,

若是有危險時,就關注告訴他會有危險(因有同儕的壓力,若你得到積極回應時,一些未得到積極回應的孩子會覺得無趣,而回到積極的活動中)。

學員提問:若有同學告狀說:OOO都不換位置,要如何忽略他?

Janny:

1.現場會說:「好!我看到他了」,然後繼續進行活動,但事後會找那位同學來談話,了解學生不參與活動的原因。但不會在活動過程進行中,對那位有消極行為的孩子放太多的關注。

2.課程中會玩許多遊戲,有時孩子會提出一些建議的遊戲一起玩,然後再進入課程。

 
➡️ 完整版本詳見中心臉書粉專:https://teec.pse.is/JE8Z9
 

二、分享基本教學態度

老師與學生一整天都會有對話,有時是一對一:

1.do good,also in the eyes of the child做所有能獲得孩子肯定的好教師的行為,以取得孩子們的信任,也同時要注意到教師在班級中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的態度。

2.信任(盡可能由孩子承擔責任)。

3.傾聽(同理的回饋)不命令,而是以引導的方式。例如有孩子不參加遊戲,我們會傾聽他不參加的原因。

4.perspective,若孩子間有衝突,幫助他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5.給他空間。

6.言傳、身教,給予學生好的典範。

7.當孩子有創新的舉動或新的想法出現,給予鼓勵與表揚。

8.Move along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他會牢牢記住。

 

三、教學態度的分組活動

Janny請學員拿出與自己目前任教階段同期年齡的早期照片,並請每人抽出有數字的冰棒棍,依數字分成8組。之後,請學員們把照片放地上,然後請學員找一張他人照片,然後彼此輪流分享。步驟:

小組中大家丟出自己照片在地上──

A.各自分別挑出一張別人照片,先進行對他人照片的簡單描述與看到照片的感受,例如我看到一個孩子,我覺得他……

B.等對方分享完,照片主人才分享自己照片當時年紀的學校學習情境是如何,例如你在當時的學習需求如何?學習的需求有沒有被滿足?當時年紀的學習狀態有何要求?等等。

C.小組分享完後,派代表分享各組討論的內容摘要。

各組輪流分享一位自己早期學習過程的各種遭遇與感受的故事,對應現在自己成為教師時,可以有的教學態度。

各組分享完之後,Janny詢問大家聽完所有各組的遭遇後,有何感觸,認為什麼是重要的?

學員回饋:

1.不要批判第一印象,先觀察之後再看狀況;

2.孩子進入學齡時,教師應更多了解家庭背景,以利師生更好的溝通;

3.幼兒園階段強調陪伴,此外是給孩子單獨時間,作為處理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需的狀況與適當的對待;

4.身為教師,能引導與作為孩子的啟蒙者很重要;

5.教師的認真傾聽很重要,不以大人的方式去判斷孩子;

6.只要玩得很快樂,會留下兒時深刻印象與滋養,讓孩子在學校玩得很快樂、帶給孩子美好經驗,尤其是第一次經驗,將影響未來人生路;

7.不放棄任何孩子;

Janny小結教師教學態度:

了解孩子能力、強處、弱點,都可幫助孩子。在幫助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同時須了解孩子在學習上的需要,這都需要靠教師的觀察,教師需要一直想:我可以做什麼,但不是想要改變孩子,而是要想如何能協助孩子成長;沒有壞孩子,而是如何協助孩子找到他自己的方法去學習。

 

四、請學員們寫下並分享自己認為一個好老師應具備的元素:

健康、好的洞察力、正面能量、熱情支持教育工作、有行動力去做改變、能發現每個孩子特質與潛力、謙虛、與時俱進、善於溝通、帶著開放真誠的心、引導啟發、反思修正能力、高EQ(情緒智能)、MQ(道德智能)、復原力、確實聆聽孩子需求、能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好奇心、換位思考能力、不斷學習增進自己、懂得生活、要喜歡驚喜、有勇氣承認自己錯誤、有勇氣接受新事物、要能不要臉不要有太多包袱、承認自己不是完美的,能與孩子一起成長、耐心、能時常關注孩子的生活興趣喜怒愛樂、不怕犯錯的勇氣與膽識、同理心、能建立自己的風格與原則、有輔導諮商能力、充滿活力與能量、不怕改變(對自己或看待學生)、愛與服務的精神、穩定的情緒、創新的能力、喜歡自己享受教師的角色,能感染學生享受生命、給予空間尊重特質與獨立性、有包容心包容每個孩子與各種狀況、善良、領導力、對課堂有清晰願景、中心思想、強大執行力、能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修正、愛笑、對自己和他人的人我關係敏感度、有效能的溝通者、清楚的邏輯思考力、能幫助孩子面對真實世界、具獨立思考力、有理智具公民素養、不是給答案而是要會問好問題、保有童心與學生一起玩、知道何時該閉嘴。

 

五、Hand of five

教導學生遇到問題解決的方法用Hand of five的步驟

1.問自己查資料

2.問同學

3.問跨組同學

4.問全班

5.問老師

學生要獨立學習並誠實面對,不要依賴老師,而能自己承擔責任,老師常常問自己,要做的事,是否需要自己做?或是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做?

 

六、每個學生都有其擅長的多元智能(由Howard Gardner學者所提出)

Janny請學員們檢視自己的擅長喜好,確認學員們具有怎樣的多元智能組成。能識別學生具有的多元優勢智能,則能幫助學生運用其優勢智能進行學習。當教師要求不符合學生優勢智能時,是教師產生了教學的問題,不是學生的問題,所以要思考如何能協助到學生有效地學習。

 

回家作業Personal hand of 5

1.你擅長的?qualities-- What are you good at?

2.你發展的方向?direction-- What is it you want for yourself to go to?

3.你不想做什麼?get rid of it-- What don’t you want anymor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