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紀錄】耶拿工作坊初階─Janny組第四天0808

發布日期: 2019-08-15  /  System

2019暑期師資培訓

耶拿工作坊初階─Janny組第四天0808
 

一、 晨圈

一早,兩位Scott站在門口跟所有學員打招呼,接著繼續由學員Scott帶領晨圈分享。因為早晨五點半左右台北發生地震,震央在宜蘭外海,震度6級,所以很多學員分享對於早晨地震的反應。還有學員分享自己最近與人互動的情形與對自己習氣的反思;有人祝在場父親父親節快樂,以及昨天七夕情人節快樂。

➡️完整分享,請上中心官方粉專:
https://teec.pse.is/FJJUX
 

二、 另一位學員帶領「殺手」遊戲

有兩位靠「眨眼」殺死人的殺手在團中,他們隨機殺人。殺手是以「一隻眼睛眨眼」殺人,若有人發現殺手可以大聲指出,他就會死掉;但若指認錯人,則指錯殺手的人會死掉。

有一個學員認出殺手,正想要指出前,竟被殺手給殺了!但在死亡霎那他就抓住殺手的手~

帶領者問剛剛認出殺手的人,是如何認出的?認出者說明,剛開始會發現自己身邊有人被殺,於是警覺放慢腳步觀察,幾次之後認出……


三、 反思圈

請大家回饋剛剛兩位Scott的分享,也可以利用昨天耶拿課堂圖示狀況卡片中,長短箭頭與互動關係等等符號,對應剛剛早上發生的圍圈動態討論。

有人說:「你太小聲了」,Janny說:「可以說『妳下次可以大聲一點。』」有學員曾參與學習共同體,回饋在那裡若有小孩分享很害羞小聲,帶領者不會再重述孩子的話,而是請大家如何能盡量聽見那位害羞分享孩子的話。Janny也分享可以請那害羞孩子小聲說給旁邊孩子聽,請旁邊孩子幫他大聲講出來。

Janny提醒在討論這些事情時,請大家時刻思考「在這裡發生的可以如何應用在你所任教的班級中?」

有學員具體表揚兩位Scott的帶領,也有學員分享覺得可能因為時間關係,所以在晨圈分享時,無法立即給一些分享有感的學員反饋。

 

四、 Block-period工作學習時間

孩子從入校第一天即自由獨立的工作,Janny從一張耶拿學生學習活動時的老照片來介紹耶拿起源。

耶拿從1928年德國開始,當時並不常見男孩女孩一起學習,以前通常是男女分校,在當時年代孩子圍圈坐在椅子上也不常見,通常是一列列坐在椅子上。在那個年代桌子都是固定的,所以當時耶拿教育是非常摩登現代化的。這些孩子家長都來自大學中,耶拿教育創始人是Peter Petersen,他雇用了一些認同他理念的老師來進行耶拿教育。

另一張相片是Janny之前任教學校的空間照片,說明學生可以如何運用學校空間進行討論。

耶拿教育運用四大支柱進行學習活動,並以週計畫將這些活動串起來。工作學習時間有Kurs(學科課程)也有 Gruppenarbeit(團隊活動)。當時一班有40~50人,照片中只是一個小組,從一個年級中抽取一個小組的孩子進行混齡教學。當時的紙非常貴,因此整面牆都是黑板,所有小孩都在黑板上寫下創作或作畫,這啟迪一些小孩有新的創作。

孩子們有時會圍著一個桌子在一起工作,從4~5歲開始,孩子即練習自己學習找答案,並能向人解釋其結果,教師不直接給答案;也有獨立工作的空間而不被干擾。在工作學習期間也會練習一些技能,如:運用ipad進行教育活動練習打字或數學等等,孩子自己決定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工作學習期,是為期3年的封閉式團體

在小組中獨立工作和協作的先決條件。作為團體帶領者(教師),在每一個工作學習區塊期間,履行不同的角色,有時提供指導,發送進度,有時是教練。

 

工作學習時間有清楚的結構,見講義p.85 。結構圖說明:

 

(一)第一步:

教師了解學生不同能力程度,作好課前準備非常重要;

 

(二)第二步:

以圍圈開始,並在圍圈開始時說明有哪些活動要完成,例如,帶領者會說:「我們明天會有三個活動:1.呈現、2.Hand of 5、 3.分享。」圍圈結束前,會問孩子一些問題進行確認,例如,知道要做什麼嗎?會如何完成?…...

 

(三)第三步:

小組工作時間。老師在小組工作時間,可進行小範圍教學。

 

Q:老師如何決定何時要做小範圍教學?

Janny:由老師自己觀察學生需要而決定何時進行專業教學,所以是教師在課前準備時,即需要了解學生的需求,觀察哪些孩子須進入小團體(在圍圈分享中觀察),以及計畫達成的目標,再引入教學。

 

@如果學生昨天教的不會,今天來,可以照hand of 5順序找答案:

 

1.我有一個問題自己查資料→

2.問同學→

3.問跨組同學→

4.問全班→

5.問老師

學生知道老師可能不會隨時可以提供幫助,所以不會乾等老師,而是會主動找昨天已經會的小孩同儕學習。因為老師可能在其他組進行其他主題的教學。

 

@團隊剛開始練習hand of 5時,這些活動可能很難進行,

學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做,但學生會需要會參加許多分組活動,老師不直接教學生,而是要從旁觀察。老師會給學生10分鐘進行活動,剛開始時這10分鐘裡學生可能會直接舉手想要直接問老師,或是有學生坐在那邊不知道要做什麼,但老師在那10 分鐘不會做任何事,等10分鐘過後才會過來問孩子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再次進行hand of 5原則的告知,之後孩子就會逐漸學到自主學習的解決問題過程(hand of 5)。

 

@老師要尋求正面積極的榜樣,

當學生有好的表現時老師要即時正向鼓勵,讓學生知道老師喜歡正向積極的行為。當學生的解決方案可能不是很好時,老師可以給予肯定說這是一個解決辦法,接著繼續問,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而不要說這個不好,有沒有更好的。

 

@當孩子形成習慣後就會知道可以如何表現

那時老師就不需要一直盯著他們看了,那時就可以進行小組的教學。

 

@在學習工作期中,有許多工作須自己完成

他們必須要物歸原位,再繼續手上其他任務。記得Child do everything,we do nothing.

@有些孩子完成很快時,他們須再選擇不同任務

在不同階段有不同事情,若他們完成工作時,他們可以做些額外的事,例如成為隔天的遊戲帶領者,那孩子就必須作些遊戲的準備。

Janny請一位學員幫忙提醒時間,50分鐘過後,學員提醒,Janny關心學員單純聽講的效果,所以提一個「波浪遊戲」,目的希望學員伸展筋骨恢復活力。

@老師通常會與進度較慢的孩子一起完成任務,

如果一個孩子從來無法完成任務,但是他又很努力在完成這事,表示老師給孩子太多任務,會給孩子太多挫敗感。面對這些孩子時,老師可以過去跟孩子對話,詢問孩子:「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協助他完成任務。這時候老師可以讓孩子任務減半,尊重每個孩子的學習步調。

 

(四)第四步:

各組將小組工作中使用的區域完成清潔、物品設備歸位

 

@當工作學習時間結束時,要請學生整理環境歸位,回到圍圈型式。

 

(五)第五步:

回到結束圈進行反思討論前面學習到的、自己的參與程度等等。

例如昨天玩的結束反思圈,有姓名籤+運用p.96-101反思卡,在結束圈時詢問孩子關於教師欲達成在工作學習時間目標的一些問題。老師需要得到學生的回饋,在這樣的反思圈中,老師可以發現哪些孩子做得比較快?會不會無聊?則隔天或許老師會找覺得無聊的學生單獨談話,更進一步了解是否需要給學生更有挑戰性的任務或其他。

 

@結束圈的觀察以及教師與學生的單獨反思對話,

都可以作為老師下次課前調整的準備;也可能會遇到一些步調較慢的孩子如學生B,老師可能請學生A來幫助學生B。過程中老師會問進度較快的學生,對其而言最難的是什麼問題,有助於教師理解學生程度,作為下次給予學生進度或任務難度的調整。

 

@這過程中,表揚也很重要,

例如表揚認真作筆記的同學good、會觀察同學反應的學生good、或是也會回饋某某同學昨天去了三次廁所,今天去一次(目的在於讓孩子知道老師有在觀察)。

 

五、 介紹耶拿整個小組6~8年級的一週課表

  • *分享「週日程表」與「週任務表」──會有教師依學生程度,設計希望學生在這一週要達成的目標任務,或是轉換政府希望學生達成的學習目標為不同的任務表或是活動。

  • *由學生自由安排個人一週的任務學習計畫,每個學生依各自學習的程度能力會有不同的自主選擇計畫。

  • *「週任務表」會參考(政府或學校)教育目標,也會參照所有工作學習時間的觀察以及與學生的需求對話了解,教師會設計提供每個學生不同個別化的「週任務表」。

  • *然而,對於一些不太會自己規畫一週日程任務計畫的學生,教師會提供有每天不同顏色,對應任務顏色,提示學生協助安排自主規劃週一至五要做的學習計畫。

 

@Janny特別說,這些表單設計呈現只是提供一個概念,

幫助每個教師可以參考個別化的精神,為自己的課堂、自己的學生思考設計不同的目標任務,與不同的週計畫表單設計自由運用。

*若有孩子是因為自己沒有盡完全責關係而無法完成任務,老師會告訴學生須在假日繼續完成其工作目標任務,但若是真的學習程度較慢的孩子無法完成任務,教師會認為可能給了孩子超出其能力的目標,因此會調整減少給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

 

Q:有關工作區「安靜時間」與「一起工作時間」的差異?小孩可以自由選擇在不同工作時間中,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或任務?

Janny:每個活動中,都有不同目標,老師永遠有許多目標,在安靜時間獨立工作,就代表需要詢問同儕或需要在團體討論的活動,就不適合在安靜時間進行,而須留到一起工作的時間來請求協助,或是在一起工作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

 

@依學生不同能力會有不同的週任務目標,

在荷蘭已經30年使用I goal,所以I goal已經是一年要完成的學習目標書。每週教師會邀請學生來看書中完成了什麼目標,與之討論教師對學生的目標設定。例如,數學科會較多依賴課本,但何時按照書本使用I goal,由老師視學生程度判斷。

 

六、 有關工作學習時間的介紹說明

在工作學習時間內,孩子們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情,並做他們必須做的事情;如果只做他們必須做的,整個星期的事情,那麼孩子們會覺得很無聊。

 

@工作期間period,可長可短,不等於工作小時hour(50分鐘)。

@每週三下午學生放假,是老師進行教師會議的時間。

@會有獨立工作標誌(紅色圈)和一起工作標誌(綠色圈)。

@也有聲量顏色標示小組活動時適當的聲量:紅色=安靜(即使是教師也要遵守)、橘色=可以小聲交談、綠色=可以自由聲量討論對話。

@工作學習時間條件:

  1. 1. 教師永遠想著目標 

  2. 2. 學生學習獨立工作

  3. 3. 也學習一起合作工作

  4. 4. 老師要有方法了解學生學習進度,會使用文字記錄等方法

@合作工作時,有不同形式

@會有協作卡片,分為安靜卡、任務卡、時間卡、紀錄卡、鼓勵卡、材料卡等給孩子們。例如,時間卡的孩子──要負責提醒時間;拿任務卡──為任務隊長,確保小組成員在組內,離題時拉回,當小組失去興趣時,將大家注意力拉回來;安靜卡──只有拿到安靜卡的隊長可以在大家群組討論時,負責提醒大家安靜,也可以跨組去提醒安靜;材料卡負責提醒成員準備東西。

 

七、Good administration 好的管理

老師如何做好的紀錄,依照孩子設計課程目標為年、週計畫,有各種表單,所以孩子一早起來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各自依照自己計畫而行。計畫有分個人計畫,也有小組計畫,學生會有表格自己作紀錄。課綱會轉換成適應年紀的可行計畫。

在荷蘭耶拿學校是目標導向式學習,從一開始的課綱到漸漸轉成I goal(我可以做到…..)

  • *老師知道目標

  • *孩子也知道目標

  • *當你與孩子都知道I goal時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逐漸形成自己為自己負責的學習

 

範例:

@以下為荷蘭教師一年目標程度記錄表單說明,

但未來耶拿希望取消這個表格,因為希望不是由考試方式來評量學生學習狀況。

提供一個供教師使用,或是幫助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學習狀況的目標檢核表,但學生不會看到這個表格。

檢核表左邊有從上至下、由簡至難的列出對學生的一年課綱目標,以及旁邊有四欄 紀錄確認學生一年四次考試的狀況,紀錄學生是否達成目標的欄位。

 

@也有孩子自己的紀錄表單,

有較大的空白設計讓孩子可以畫圖,內容包括三部分:學生姓名、已經學到什麼,以及之後想學什麼;對於較幼齡孩子不會寫字的,會有圖片的任務卡牆,給學生自己在工作任務卡旁掛上名字牌,每個任務活動,有一定的允許人數掛勾。

 

Q:什麼情況下老師會強制介入?

Janny:不同老師有不同安排。

 

八、 影片欣賞

 

相關文章